close

 

 IMAG5145_1  

這是本相當有趣的書,是本從金融角度切入來看歷史。

原著在大陸是2011年出版的,台灣則是到2014年才翻譯上市,但篇幅也有些修改。

在還沒讀之前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很枯燥乏味的一本書,開始讀之後真的是停不下來。

對投資跟歷史都有興趣的人一定要買來看看,一定可以讓你有所啟發的。

 目錄如下:

【年表】金融史上的第一次 
【楔子】今天是好日子,明天也會是好日子嗎? 

第一章 古希臘羅馬時期——貨幣、貸款萌芽 

第二章 法蘭克王國——領主城堡小農經濟當道 

第三章 中世紀——金融不黑暗的年代 

第四章 地理大發現時代——掌握海路就控制財路 

第五章 日不落帝國崛起——金融強國術 

第六章 太陽王的國度——金融淪為皇室斂財工具 

第七章 北美殖民地獨立——華爾街、紐約金融市場誕生 

第八章 美國崛起——黃金開始左右世界金融 

第九章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如何以賠款牽制列強 

第十章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美金融實力消長關鍵期 

第十一章 冷戰時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 

第十二章 金融新世界——英鎊沒落,歐元興起 

第十三章 危機年代——從次貸危機到全球金融海嘯 

書中的用語相當詼諧有趣,一點也不無聊,13章共450的篇幅我大概一星期左右就閱讀完畢。

書中也有提到人類史上很多的泡沫,如:鬱金香、密西西比房地產、南海公司等。

作者的觀念也相當犀利,這裡節錄書中412頁中的敘述:

創新是唯一的途徑,帶領產業走向頂端

在美國一百多年的產業創新中,金融為創新提供了充足的燃料-錢,世界資本在美國,從一個產業轉向另一個產業,而在經濟分工中,美國始終掌握著產業中最核心的創新。美國手裡也始終掌握著世界最強大的資金,這些資金美日夢想著尋找更高的報酬,透過金融市場,一個個泡沫被吹出來;鐵路、電器、汽車、生化、網路,在泡沫中,這些技術的賺錢前景被看成七彩幻影,但最終在金融市場的引導下變為現實。

當一個夕陽產業落後於時代,核心技術被別的國家掌握時,新的技術便會出現,因為它們的目的很明確,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有可能賺更多錢。拆解標準石油公司又能如何?拆解微軟又能如何?美國始終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創新能力,有著世界上最優秀的技術。其他國家始終被壓制於產業鏈的最底端,包括歐洲,也包括日本和中國,只不過中國更低。

可以複製產業模式,可以複製機械設備,甚至可以複製軟體原始程式碼,但永遠不可能複製的是第一次創新。

發展教育、培育優秀人才來啟發更多的創新

引領創新的是金融;決定創新的是教育。

至於作者是怎麼看待經濟危機(泡沫)的,也相當有深度。

經濟泡沫之後的生存之道,就是再度創新。

要想領先於競爭對手,就必須不停創新。但是,創新是艱難的,無論是制度還是技術,都是一個循序的過程,也正是因為如此,重大的創新才顯得有意義,才有可能改變世界。

因為創新艱難,每次創新成功能帶來的都是巨大利益。其後,模仿者會蜂擁而至,投資新產業、新產品....創新由此改變人類生活,比如工業革命、電器革命、資訊技術,但任何一次創新,都有自己的生命歷程,創新開始的時候會生產奢侈品,進而成本降低,等創新普及到草根大眾的時候,其使命就基本結束了。

理由很簡單,已經沒有市場在創造利潤了。

於是這個時候產能過剩,於是看到西方初期經濟危機中被倒掉的牛奶,被砸掉的機器和產品。用馬克思的語言來解釋,經濟危機的成因就是人民購買力極度萎縮,也就是西方經濟學中的有效需求不足。

這在經濟增場理論中,被稱為延續行毀滅,簡單說就是氣數已盡,於是只能毀滅,即使創新毀滅了,投資還是要繼續,前期的利潤還要尋求更多的收益,流動性過剩便會出現。沒有產業投資管道,錢會去哪裡?

答案是:泡沫。

當然,泡沫還會繼續創新神話,雖然事後看簡直是癡人說夢,比如製造永動機、聰明基因、變形金剛......

泡沫很漂亮,也有很多種,但結局無一例外只有一個:破滅。

泡沫破滅了,人還得生存,繼續創造財富;如果不能創造,那就必然轉向掠奪。這才是人類最悲哀的事情,畢竟我們是人,是人就要尋求更好的生存,得不到增量,就要瓜分存量。

這種搶奪發展到極致就是戰爭,目的和手段只有一個:以錢換錢。

於是,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有了兩次伊拉克戰爭.....戰爭會毀滅既有的財富,也會改變財富分配,當然也能為過剩的產能創造需求,所以兩次世界大戰美國都能大發其財。

人類之所以能成為萬物靈長,最根本的原因是能製造工具,也就是說,人類具備改變世界的能力。而改變世界的動機在於獲得更多財富,也就是經濟學中的理性。當被掠奪者已經一無所有,創新的收益便會超越掠奪,人類終究會明白靠瓜分存量是不能發家致富的,也不能在戰爭中延續生存。

此時,創新會再度來臨,人們會再度拋棄原有的生活模式,進入一個嶄新的世界。這在經濟理論中被稱為創造型毀滅,簡單的說就是以舊換新,於是經濟再度繁榮。

脫離生存經濟一百多年來,東西方這種金融危機的內核始終沒有改變。

在經濟起飛的過程中,東南亞始終依靠出口導向型戰略、依靠模仿型創新、依靠勞動力優勢。說難聽的,這種方式是撿破爛,然後透過掠奪本國勞動力的紅利(廉價)進行出口加工,說到底還是原有的掠奪模式,沒有自主創新能力。一旦模仿創新優勢耗盡,那無疑同樣會產生流動性過剩.....勝下的就是危機了。

而次貸危機,其內核與1929年的危機並無差別,都是因為創新的潛力耗盡,只不過一個是工業革命(催生電器技術)潛力耗盡,一個是資訊化創新能量耗盡。必須依靠人類理性形成新的創新,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結束本次危機。

昨天被倒掉的牛奶,就如同今天倒下的雷曼兄弟,兩者並無差別,都是因為窗新的潛力耗盡,只不過一個是工業革命,一個是資訊化。

換了一個馬甲,就認不出來了?

既然認出來了,那麼,人類如何才能避免經濟危機?我用了一本書的篇幅,其實,就是為了回答這個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也就是一句話。估計看完全書,您已經能接受了:危機永遠是不可避免的,金融危機昨天有,今天有,明天還會有。

 

→ 購買世界金融史3000年:從古希臘城邦經濟到華爾街金錢遊戲  

【誠實利益聲明】如果你透過上述網址購書我將能獲得回饋金,此回饋金只會用來購買新書繼續分享讀書心得的用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rcy2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