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其實以經買非常非常久了.....但之前翻到一半覺得跟我個人投資屬性不合就把它丟到一邊涼快去
這次澳洲回來看著要爆炸的書櫃,決定把目前書櫃的書都在看一次,好好的太弱留強,清出些空間後才能再買新書。
所以還是把這本書看完了.....但還是覺得這跟我的投資屬性不合@@
而當初會買這本書當然就是沖著巴菲特說他是80%葛拉漢與20%費雪,所以才買的
要成為成功的投資人真的不容易阿!費雪的方法不是不能用,但用起來需要非常龐大的時間與精力,甚至還需要一些人格特質的配合與養成才行。
這本書或許更適合職業的研究人員閱讀,而不是追求優閒財務自由的人閱讀。
本書共有三個篇幅,而且內容是各自獨立的。
第一篇跟本書書名相同,就是在教你如何發覺非常潛力股
第二篇是保守型投資人夜夜安枕,這裡只的保守型投資人是想要保存資產的人,致少避免通膨造成資產的減損。
第三篇是發展投資哲學,可以說是作者的投資自傳
序中提到,投資想賺大錢,必須有耐性。換句話說,預測股價會到達什麼水準,往往比預測多久才會到達那種水準容易。另一件事是股票市場本質上具有欺騙投資人的特性。跟隨其他每個人當時在做的事,或者自己內心不可抗拒的誘惑,事後往往證明是錯的。
投資人需要具備的能力,是區辨提供絕佳投資機會的少數公司,以及為數遠多於此,但未來只能略為成功或徹底失敗的公司。
而他的方法主要是靠閒聊法,以今日的術語來說應該就是所謂的公司訪談或拜訪。
投資人如想找到一種股票,幾年內可能增值幾倍,或在更長的期間內漲得更高,則應曉得哪些事情?換句話說,一家公司應具備什麼特質,才最可能為它的股票創造這種成績?
作者相信,投資人應該關心十五個要點。一家公司未能完全符合的要點如果很少,則有可能是很好的投資對象。未能符合的要點如果很多,則不是值得投資的理想對象。有些要點和公司的政策有關;其它一些則和政策的執行效率有關。有些要點涉及的事項,主要應從公司的外部資訊來源加以確定,其它一些最好直接詢問公司的內部人士。
要點一: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充分的市場潛力,至少幾年內營業額能夠大幅成長?
要點二:管理階層是不是決心繼續開發產品或製程,在目前富有吸引力的產品線成長潛力利用殆盡之際,進一步提高總銷售潛力?
要點三:和公司的規模相比,這家公司的研究發展努力,有多大的效果?
要點四:這家公司有沒有高人一等的銷售組織?
要點五:這家公司的利潤率高不高?
要點六:這家公司做了什麼事,以維持或改善利潤率?
要點七:這家公司的勞資和人事關係是不是很好?
要點八:這家公司的高階主管關係很好嗎?
要點九:公司管理階層的深度夠嗎?
要點十:這家公司的成本分析和會計記錄做的多好?
要點十一:是不是有其它的經營層面,尤其是本行業較為獨特的地方,投資人能夠得到重要的線索,曉得一公司相對於競爭同業,可能多突出?
要點十二:這家公司有沒有短期或長期的盈餘展望?
要點十三: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家公司是否會因為成長而必須發行新股,以取得足夠的資金,使得發行在外股數增加,現有投資人的利益將因此而大幅度受損?
要點十四:管理階層是不是只向投資人報喜不報憂?諸事順暢時口沫橫飛,有問題或叫人失望的事情發生時,則三緘其口?
要點十五:這家公司管理階層的誠信正值態度是否無庸質疑?
一家公司在這十五個要點中,有任何一點不如人意,但其他要點得到很高的評價,則仍可視為理想的投資對象。不過,不管其它所有的事務得到多高的評價,如果管理階層對股東有無強烈的受託感深感懷疑的話,投資人絕不要認真考慮投資這樣一家公司。
至於何時買進?作者認為一旦投資人肯定已找到一支好股,任何時候不都是很好的買進時機嗎?
買到正確的股票,並報牢夠長的時間,總會帶來一些利潤。通常最創造可觀的利潤。不過要獲得最高的利潤,則應考慮進出時機的問題。
確定某家公司值得投資時,放口投資便是。因為推測而產生的恐懼或希望,或者起於揣測而獲得的結論,不應令你卻歩。
何時賣出?
一、原始買進動作犯下錯誤。而且情況愈來愈清楚,某特定公司的實際狀況顯著不如原先所想那麼美好。這種情況要妥善處理,主要得靠情緒上的自制。在某種程度內,也要看投資人能不能坦承面對自己。
二、隨時間流逝,一家公司發生變化,不在和當初買進時相近,就應賣出。投資人必須一直提高警覺的道理便在此。這可以說明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時,時時密切注意該公司相關事情的發展,十分要緊。
三、如當初依照正確的元則買進股票,則賣出股票的第三個理由很少出現,而且只應在投資人十分有把握的情況下,才能有所行動。這個理由起源於一項事實,也就是大好投資良機千載難逢。從進出時間的觀點來看,它們好少在剛好有資金可以投資時找到。如果投資人有一筆潛能夠投資相當長的時間,並且找到難得一見的好股,可以投入資金,投入他相信成長前景美好、管理良善的公司。不過這家公司的平均年成長率,和後來發現,看起來更具有吸引力的另一家公司預期中的成長率比較,相形失色。在其它一些重要的層面上,以經持有股票的那家公司,看起來也望塵莫及。
作者也給了投資人十不原則
1. 不買處於創業階段的公司
2. 不要因為一支好股票在店頭市場交易,就棄之不顧
3. 不要因為你喜歡某公司年報的格調,就去買該公司的股票
4. 不要以為一家公司的本益比高,便表示未來的盈餘成長已大致反映在價格上
5. 不要錙銖必較
6. 不要過度強調分散投資
7. 不要擔心在戰爭陰影籠罩下買進股票
8. 不要受無關緊要事務的影響
9. 買進真正優秀的成長股時,除了考慮價格,不要忘了時機因素
10. 不要隨群眾起舞
最後,在如何找到成長股時,作者也強調,做這件事要花很多時間,以及技巧和注意力。小額投資人可能覺得所花功夫超過個人所能負擔。如果有某種簡單、快速的方法,可以選到成長股,則對小額投資人和股市大戶都是好事。但作者非常懷疑有這種方法存在。當然應花多少時間在這些事情上面,每位投資人必須自己決定,看自己有多少時間可用在投資上、興趣有多濃厚、個人的能力到什麼程度。
在很重要的初步階段,有些人擁有較豐富的背景知識、較好的人際關係,或者更有能力變通使用這些方法,而取得更好的整體成果。
後面兩篇對想找成長股的人來說可以略而不看,對於真的保守型投資人來說,實質幫助又不大。
而對於真的想挑戰選擇成長股的人而言,可以先參考閱讀下面的文章後,在來想想是不是要這麼做
個人目前是處於介於中間的量化價值投資,先使用比較寬鬆的量化原則挑選出後選名單
在針對候選名單進行第二輪比較嚴格的條件做篩選
最後在與手中的持股做比較,進行調整。
這動作可以每季、每半年、或每一年做一次,每次頂多花個半天的時間,目前取得的成果還算令人滿意。
而我的質化分析是在買進之後才開始,在做慢慢研究,如果發現有問題在做調整。
不過通常能經過兩輪挑選勝出的股票,有問題的公司其實不多。
個人推斷是因為假如公司體質不斷變好或維持相當好的品質(質化分析的結果,可能是公司產品具不可取代性、生產流程改善、客戶忠誠度高....等),因為這些原因使得量化分析的結果也呈現變好或維持相當好的數值(量化分析的結果,顯現在高毛利率、高銷貨成長率、高自由現金流量....等各種財務指標上),而公司有好的財務指標當後盾的情況下,更可以再進一步提升質的結果(在進一步研發更好的產品,讓公司產品更不可取代、生產流程的更進一步改善、提供更好的受後服務讓客戶忠誠度變得更高....等,如此循環。
個人因話不多、生性害羞內向的個性,可能比較難以使用閒聊法,所以給與本書的評價不是很高。
但每個人的投資屬性不同,或許你會很適合使用此書的方法。
→ 購買非常潛力股
【誠實利益聲明】如果你透過上述網址購書我將能獲得回饋金,此回饋金只會用來購買新書繼續分享讀書心得的用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