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6個Part
Part1 股票投資的基本認識-先避免損失,在追求明牌
Part2 股票投資相關訊息的考靠性評比-誰報的明牌最可靠?
Part3 盤讀財報之前的三個基本動作-判別被包裝為明牌的地雷股,有時很簡單!
Part4 認識與判讀三大報表-了解企業體質、能力、行為的途徑
Part5 認識與判讀財務比率-找出機會與風險
Part6 不要被資訊淹沒-用財報篩選出明牌的五個指標
作者在本書P4~5有放上他的選股流程(詳下圖,本書的Part6就是在介紹這個流程,圖可下載放大看比較清楚)
Part1主要是在介紹打算購入股票做投資前應該知道的事,包含對持有股票的風險認知及投資報酬來源為何,只要有風險存在則必然有方法可以降低與提高發生機率。
而這個部分取決於投資人是否認知到風險的存在,以及打算採取什麼手段來降低風險的發生機率。
加上多數的投資人在進入市場之際,通常只會想著如何快速致富,要怎麼找到飆股來獲取短期的利益,卻忘記了風險與損益兩者如影隨形的道理。
書中也有提到股票投資與資本市場的關係及其功用,在資本市場中可以透過資金購入股票來獲取公司的股權,並取得利益分配的權利。
當一間公司能給予的分配利益愈大時,其相對價值便會升高,進而推升公司股票的價值。而良好的資本市場具有讓資金增長的功能存在,資本市場的主要流通物為股票。
一般人雖無法直接參與公司的經營,卻可以透過股權的移轉來獲得公司的利潤分配,故所謂的選股,便是選擇具有讓資金增長能力的公司,購入其相對價值的股權,來換取長期的增長價值。
因此,一家公司的盈餘分配能力愈高,其相對價值自然會上升。所以投資人要思考的應該是怎樣的公司具有讓盈餘持續增長的能力,而財務報表正是挑選具有盈餘增長潛力公司的工具。
透過各式的財務比例可以幫助投資人判斷公司目前的經營績效與過往的成績差異,進而做出優質的投資決策。
買入股票到賣出的過程中,有三種不同型式的獲利,其分別為現金股利、股票股利及資本利得。
而股票股利就實質而言,是一種股數分割與延後領取股利的概念,股東本身並沒有因此得到任何好處。所以主要的獲利來源當然就是現金股利及資本利得了!
Part2提到資訊取得來源的問題,由於人天生有選擇性注意的傾向,所以當面對大量資訊時,僅僅會將注意力關注在特定的訊息上,而忽略全面性的結果。
因此,投資人往往僅會選擇自己想要的資訊來看,而刻意排除不利於自身想法的資訊,因此造成了多數人在市場悲觀時會一起賣出,而在多頭市場時又會一起買進的行為。
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相對來說是最正確、豐富但又不被重視的資訊來源(相較於新聞、雜誌的確如此,但也不能排除公司發布的消息是假的)。
Part3提出開始判讀財報之前的三個基本觀念,一、要如何找到財報資料,二、了解年報、季報、月報(月營收)的分別,三、是不是地雷?會計師有時會暗示你!
要使用年報、季報還是月報(月營收)?,挑選適合自己的操作週期最重要,作者比較推薦使用年報來選股,在輔以季報來研判經營體質的強弱變化,而把月營收資訊棄而不用。
我差不多也是用這種選股程序,但是月營收我卻不會棄而不用,因為當累計營收衰退過大的公司,其季報年報也不會太好看(不過某些公司的營收與銷貨成本是會同步變動擇要排除)。
當然就要先行調節,如果營收大幅成長,想必季報跟年報當然也不會太差,月營收是一般投資人能取得的最即時資訊,棄而不用實在可惜。
不過這種推估是要建立在本業獲利占比高及營益率穩定的公司上比較有用,我想大多數的定存股大概都可以符合這種需求。加上有些公司會公布月自結資料,這對資訊的掌握上又更即時了!
作者在這個Part花了些篇幅在介紹財報資訊如何取得、月營收成長不代表獲利成長、季報的判讀重點在於營運狀態的轉變等重點。
同時對財務報表的定義與功用、組成及編撰要求做一些說明,也有會計師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審計意見做出說明,而在分析公司財報前應該要先看年報資料,
看會計師給的意見是什麼,因為分析的基礎是建立在正確的資料上,當資料本身有疑問時所得到的結果,根本就不具備分析的價值。所謂垃圾進、垃圾出就是這個道理。
之後審計報告給會計師更大的發揮空間,捨棄以往的標準格式,可以讓會計師就進行查核時的發現做出說明,也就是更該多花些時間在閱讀會計師意見上,而不是像目前草草看過了事(甚至更多人是看都不看)。
Part4開始帶讀者認識與判讀公司的財務三大表(比會計上稱的四大表少了一張股東權益變動表),檢視企業體質最重要的資產負債表、表達企業獲利能力的損益表及拆穿企業假面具的現金流量表。
這邊忽略股東權益變動表示非常不正確的一件事,因為之前的有些數字只會出現在這張表,但是在IFRS實施後,損益表最後多加的綜合損益項目,就是這些以前直接藏在股東權益變動表的金額也會在損益表出現。
所以在IFRS實施後,股東權變動表的重要性確實下降了許多。當中除了對各表的組成項目及功能做說明外,也有引用會計公報對科目的定義,讓讀者知道這些科目係由哪些細部類別加總而來,
以及為什麼要彙總表達的意義何在(當然這部分很生硬難懂)也對各表的架構及重要觀察項目做出介紹,輔以作者用企業報表搭配文字做出說明,稍微降低了公報定義的艱澀感。
但這Part因為在真的比較枯燥可能要精神比較好再來看XD這裡雖然無趣,但仔細閱讀是必要的,知道你在分析的數字背後內涵是什麼,比直接看分析結果的數字來的重要。
如果是會計系出身的對這個Part內容可能就覺得沒這麼艱澀,甚至覺得太簡單了。
Part5終於進到主題,開始認識與判讀財務比率!在前面4個Part的引導下,了解三大表各自的內容與涵義後,便可以透過財務數字的分析來判斷公司的經營狀況。
但是單獨觀察數字的變化並沒有辦法輕易感受到公司整體狀況的好壞及變化,唯有透過將其轉化為財務比率及變動趨勢後,才可以讓我們掌握公司的狀況及其變化。
而且在交叉比對下更能看出公司的真實情況。
資產負債表:你投資的公司還撐得下去嗎?
投資首重安全,在公司經營的下去的情況下,才能分享其營利。所以投資前先觀察想投資的公司有沒有倒閉的可能性是必要的動作。
這裡作者觀察的是流動比&速動比(短期償債能力)、負債比(經營風險所在)、利息保障倍數(公司賺取利息的能力)、股東權益報酬率(經理人是否妥善運用股東資本的指標)。
這些指標主要都是看公司有沒有倒閉破產的可能性,我個人是只要確定短期內沒有倒閉的可能性就過關了,沒有要求到十分健全的程度,大部分長期有賺錢的公司都可以輕易過關。
損益表:績效一夕間大幅好轉?小心做假!
在想投資的公司安全無虞的情況下,當然就是等著分享公司的營利。因此接著會看公司營利結果的體檢報告。
這裡作者觀察的是毛利率(企業產品經爭力與獨特性指標)、營益率(公司真正的本業獲益比率)、本業獲利比率(企業本業獲利能力高低的觀察)、EPS(每股獲利金額)。
當然這些指標最好呈現穩定增加的趨勢是最好的,但一家企業要維持長期成長是不容易的。尤其在現在景氣詭譎多變的情況下能維持穩定就不錯了。
這些指標依據你是要找成長股還是定存股回給予不同的考量,所以要先弄清楚你想找的投資標是哪一種,才不會用成長股的標準在找定存股。
現金流量表:最難造假的財務比率
假交易可以使損益表變好看,但是假交易的最大特徵是沒現金流入,而且強健的現金流也是公司永續經營的保證。
想有效降低投資風險,學習從現金流量表的財務比率開始判讀絕對是好的開始。
這裡作者觀察的是自由現金流量、每股自由現金、應收帳款(增)減&應付帳款增(減)。
投資一家公司不是只看損益表,穩固的現金流入是公司可以穩定經營的一個保證。
進行長期投資在檢視資產負債表後確認沒有倒閉風線,在進行現金流量表檢視看是否有長期賺取現金的能力,最後再看損益表是比較可行的方式。
Part6主題是不要被資訊淹沒,在為什麼會賠錢?弄懂投資最常見的16種心理陷阱一書中提到有一個實證研究顯示,當你使用的判斷資訊越多時,
提升的只有認為自己選擇正確的信心,但是實際的正確率卻沒有明顯的提升。
因此作者強調不要被過多的資訊(財務指標)淹沒,只要用5個指標就可以在財報中篩選出明牌。
這五個指標是:
最低標準
1. 整體經營-ROE(股東權益報酬率) >8%
2. 獲利能力-營益率 >0%
3. 盈餘品質-本業收入比 >80%
4. 債信能力-利息保障倍數 >40
5. 現金風險-自由現金流量 >0
以上的最低標準是作者的建議,讀者可以在自行調整。
當然這些指標只是初步的過濾,選出的公司還是要進行比較細部的檢視後才能決定是否納入觀察名單。
納入觀察名單後作者也提供三個評價方法讓讀者評估目前公司的價位是否值得買入或賣出。
這三種方法是:本益比法、殖利率法跟K值法。這三種方法是用在不同生命週期的企業上,這就有賴讀者自行判斷了。
有志想用財報分析來建立投資組合的新手這本書是可以一讀的,對財報已有相當認識的人,但未深入研究的人也可以參考
看是否對自己的投資有所助益,但已經有完整選股篩選指標及流程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助益不大
而且這邊講的剛好都是IFRS改制前舊式的財務報表格式,希望之後可以在看到IFRS版的出現
→ 購買股市大贏家 明牌藏在財報裡
【誠實利益聲明】如果你透過上述網址購書我將能獲得回饋金,此回饋金只會用來購買新書繼續分享讀書心得的用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