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AG3186    

你做得太多,才會賠錢

提到投資股市,你可以有好幾種選擇:

1:自己操作。採用這種方式的唯一問題是,大部分的人不知道如何分析與選擇個股,不知道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不知道何時該買或賣、也不知道自己該在股市裡投入多少的資金(看來,這已經是好幾個問題,不是唯一問題了)。

2:把錢交給專業人士代為投資。但不幸的是,大多數專業人士的表現是低於大盤平均值的。事實上,要選到一個好的基金經理人,可能比挑選一支好個股還困難。

3:投資指數型基金。問題是這個方式仍有缺陷:拉長時間來看,大部分的指數型基金投資報酬率都低於平均值。

4:讀完本書之後聽從作者的建議。以前還沒什麼人採用這個方式。不過現在開始就很難說了.......

這是作者第三本有關投資的著作

第一本事書你可以是股市天才(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作者寫這本書的用意是要幫助許多的散戶,但後來覺得並沒有達到此一目的,因為這本書的基本假設是:一般投資人擁有許多專業投資知識與大量的空閒時間(事實上,這本書最終幫助了一些避險基金經理人)。

這本書我剛翻完,確實沒有相當會計或財務知識的人很難達到作者原本寫這本書的原意,因為這本書講的大致上就是本書第五章提到的一些特殊的投資機會,如:分拆、收購、重整...等。因此這本書看完,在應用上確實需要不少專業投資知識及大量的空閒時間(才有時間評估獲利與風險)

第二本書-打敗大盤的獲利公式(The Little Book That Beats the Market),提供了一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的方法給投資人,讓他們可以自己動手,對於該書所介紹的方法作者非常肯定,他自己也很愛。不過,作者又錯了,因為他發現大部分的人並不想要自己動手,沒錯,他們希望投資,但卻希望有人幫他們做。

這本書我也剛看完XD,這本書真的非常棒!介紹的方式也很簡單,唯一的缺點就是你確實要相信它是很好的以及自己動手做。

所以,作者認為這本書才是真正的投資聖經。他甚至認為,大部分的投資人、甚至是專業投資機構都沒有深思過,想在股市裡永保獲利,有時,你必須不做什麼。作者衷心地認為大家都應該認真的想一想。

本書共分9章,每章都有連貫性

第1章 其實道理你知道,只是沒做到-只需具備幾個簡單概念,就可以成功投資股市,大部分的人都知道,但大部分人都沒有這樣做。

第2章 不知道價值多少,不買-如果我們沒估算投資標的的價值就決定買進,那麼,獲利的機會就微乎其微。

第3章 計算企業價值的高深學問都不太靈光-專業分析師和基金經理人用的企業評價方法,不適合做股票。

第4章 不能比較的商品,不買-在投資市場中,沒有人強迫你非得買哪一支股票,你有好幾千家的公司可以選擇,所以,不了解的東西,別碰。

第5章 別跟著機構和法人隨意進出-不論採取什麼策略,迎面對戰很可能是錯誤的選擇!想要讓運氣站在你這一方,你必須改變遊戲規則,找大型投資機構沒碰的個股。

第6章 太複雜的商品,不買-基金經理人的績效只能代表現在,不能保證未來;而且好股票與壞股票一起平均的遊戲規則,根本不能追求最大獲利。

第7章 情緒來時,不要處理-市場是很情緒化的,通常會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因此股價往往會在短期內劇烈震盪。惟有專注於價值的投資人才能遠離這種情緒變動。目前,幾乎所有的基金跟市場一樣情緒化。

第8章 便宜的好股票,哪裡找-到底什麼才是能永保獲利的好股票?重點不是價格高低,也不是市值大小,而是能善用資金賺取高報酬率的企業,指標只有兩個。

第9章 找條繩子,綁住衝動的手-重點在於有正確的原則與特質,並且加以堅持by班傑明。葛拉漢

第1章說明事實上,只需要具備幾個簡單的觀念,就可以投資股市,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卻都沒有這樣做。因為,要獲致這樣的成功是要付出代價的,必須從頭開始,並且一步一步地建立整個過程。當了解企業的價值從何而來、市場如何運作,你將得到一些重要的結論。這些結論將引導你做出一些好的投資選擇。你應該去了解何謂企業價值?股票如何運作?

第2章接續前一章提到的,你應該去了解何謂企業的價值?所以這章主題為不知道價值多少?不買。所以第一步是評估這檔股票值多少錢?在舉了些許例子後,作者得出的結論是,成功投資的秘訣就是先找出某個事物的價值,然後付出遠少於該價值的成本加以取得(股票投資之父班傑明.葛拉漢將其稱為安全邊際)。而投資專家估算的企業價值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只要"預估"的參數有一點錯誤,結果就可以是天差地遠,而專家連下一季或下一年的估算都不容易準確了,何況是往後推20年甚至30年。簡單的說,如果我們在不了解購買標的的價值時就做出決定,那麼獲利的機會就微乎其微。

第3章作者舉了幾個計算企業價值的高深評價方法,但其實這些方法都不太靈光。如相對價值評價法-頗危險、收購價值評價法-股市裡這麼多購併、清算價值評價法-誰會想要自我了斷?、分類加總估值法-合邏輯不合實際。而在看完這麼多專家使用的高深評價方法都不靈光後,雖然你目前仍不清楚該如何正確評價一家企業,但你已經學到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就是專業分析師與基金經理人在試圖評價一家公司時,所會面對的困難與挑戰,這點很重要。

第4章延續上一章的難題,尋找價值的難題依然存在,但其他人也必須面對同樣的問題,在正常的環境條件下,你的猜測很可能跟許多專家一樣好,甚至更好。而作者在這章跳過這個難題,先處理比較簡單的問題,如果你想進行的投資無法勝過無風險利率(公債殖利率),那你就不應該投資。但是這樣做問題還是沒解決,在評價一家公司時,難以預測未來的獲利與成長率、該產業非常競爭,無法確定獲利可以持續...等問題,該如何處理?作者建議跳過這家公司,找一家比較容易預估的。在股票市場中,沒有人強迫你非得買哪一支股票不可,你有好幾千家的公司可以選擇。所以最佳的方案是找出你最了解的那幾家公司,你了解他們的業務、產業與未來獲利遠景。然後再針對你有能力評估的這幾家做出最好的預測與比較。

第5章說買小公司不買大公司,因為那些手握巨額資金的大人物多半不碰這一塊,受限於法規的持股限制,所以市值較低的公司比較不受投資機構青睞,研究員則因為公司交易量不夠大,無法產生足夠的佣金抵銷研究成本而未將觸角伸入。因此投資低市值的股票是一個可以涵蓋全球幾千家企業的戰場,只不過大部分的專業投資機構規模都太大,以至於不會投入其中。幸運的是你沒有這麼大。當然,你仍必須做出預測與判斷,已知道這些企業的價值。不過與大型專業投資機構競爭,以找出價值比較划算的股票,從小公司下手要容易得多了。固定投資幾家你非常了解的企業,而非在三、五十家企業名單中遊走,將有較高的投資報酬率。所以如果你真的不善預測企業未來的獲利或成長率,將大部分時間放在研究規模較小、較不會和大型投資機構競爭的企業上,以找出價格划算的股票,這種做法是非常有用的。

第6章把主題轉到共同基金及指數上(因為被動型基金追求的是平均報酬率,而作者只討論想打敗大盤的主動型共同基金),大部分的主動型共同基金是根據基金規模賺取管理費,所以一個基金能管理越多的資金,基金管理公司就越賺錢。因此,大部分共同基金的目標是盡可能募集最多的錢(而不是賺最多的錢)。大多數的主動型共同基金在其投資組合中,通常持有50檔到200檔不等的股票,在前面幾章作者也花了不少篇幅說明要好好分析一家企業的價值是多困難的一件事。那為什麼大多數的基金還是要持有這麼多檔股票?第一,它們認為投資組合中有各種不同的股票是有利的。這種分散式的投資模式有助於確保幾檔不好的股票不會對整體投資報酬率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相對的幾檔好股票也不會對整體報酬率帶來帶大的正面影響。第二,許多法規與實務上的限制,等於變相鼓勵共同基金持幾十檔或幾百檔股票,如法規規定一檔基金持有單一股票的比率不能高於基金總值得5%,或一檔基金最多不能持有一家公司流通在外股數的10%。不過,大多數共同基金持有這麼多檔股票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想輸。大部分共同基金的績效是以能否打敗特定市場指數報酬率而定,相較於持有500檔或1000檔股票的投資組合,只擁有10檔或10檔股票的集中策略投資組合之報酬率,會有比較大的變動,甚至一口氣接連好幾年落後大盤平均值。且在現實世界中,一名基金經理人的績效表現若持續二或三年都低於市場平均值,就會流失大部分投資人!雖然把時間拉長後,集中化的投資策略很可能是打敗大盤的絕佳方式,但在短時間內,此舉卻會讓經理人賠上工作的飯碗,因此大部分的經理人採取多買幾檔股票的分散式投資組合肯定安全得多,這可以令操作績效貼近大盤的平均表現,並大大降低績效大幅落後大盤的可能性。這樣做的結果是可預期的,大部分基金的操作績效都不會勝過大盤,因為還必須扣掉管理費。而且拉長時間來看,主動型基金的獲利表現甚至輸給被動型基金。但是對投資人來說情況可能更糟,因為您總在錯誤的時間點買賣基金,作者舉出晨星研究刊登於2009/12/31在華爾街日報的例子指出,過去十年裡,操作最好的一檔股票型共同基金的年報酬率超過18%(該基金採用集中策略,期投資組合持有的股票少於25檔),而西元2000~2009年間S&P500指數每年平均下跌1%,但買這檔績效最好的基金投資人,平均每年損失卻高達11%。

第7章提到對許多散戶來說,購買所謂的指數型基金是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這類基金的目的是跟上主要指數的報酬率,而且通常只收取非常低廉的管理費,而且拉長時間來看可以打敗大多數的主動型基金經理人。但指數型基金投資也是有它的缺點在,因為他是高度情緒化的理財商品,會完全反映市場先生今天的心情。而在市值加權的計算下,無可避免的會擁有太多股價過高的股票,並持有太少股價過低的股票。為了改善這個缺點,可以採用大股小股買一樣多的平均加權指數或以獲利為衡量指標的基本面加權指數,而基本面加權指數的實用性及報酬率又更優於平均加權指數,但作者認為可以做得更好。

第8章使用殖利率排行及資本報酬率來達成買入價格划算股票的目標,以善用市場先生過於悲觀時的買股機會。質利率越高的公司換個方式想就是相對於我們付出的價格,能夠賺越多錢的公司排在越前面,而獲利越少的排越後面;資本報酬率可以說明企業有多會運用資金,作者稱使用這兩者選股的指數為價值加權指數。

第9章引用行為財務學的結論,就是從一出生開始,我們基本上就是很差勁的投資者。加上人總是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們常認為自己是優於平均值的!這可能就是為什麼我們不斷地高估自己選股能力的原因。所以對於這些與生俱來的情緒及差勁的投資本能,作者建議發展一個能讓自己避免犯錯的系統-價值加權指數投資策略,但在此同時,仍假定其他人會不斷犯下同樣的錯!此策略系統化地買進大部分人並不看好(高殖利率)的股票。一般來說,多數人會避開這種股票,因此不必花太多錢就可以買到。由於人們會對壞消息過度反應,因此在這個投資組合中,應該滿滿都是划算的便宜貨!重要的是我們系統化地執行這個策略,根據數據、而非情緒來買進這些股票並建立分散式的持股組合。不過雖然此投資策略符合邏輯,且拉長時間來看似乎是有效的,但不幸的是,他可能會經歷很長的低潮期。作者也提供了對抗績效低潮期的B計畫,讓你可以在股市下跌時仍能堅持留在市場中。

作者最後引述葛拉漢在過世前沒多久一次訪談中的話:重點在於有正確的原則與特質,並且加以堅持。......就是買入符合某些簡單的標準、代表這些股票價值被低估的群組-不論其產業,也不太需要注意是哪一家公司......

這次訪談是35年以前做的,但直到今天,仍能從葛拉漢的這段智慧之語中獲益。作者也誠摯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有耐心地等待成功並享受這段時間。

這是一本架構相當好,內容十分充實的一本書,書中提到的例子簡單淺顯易懂,讓你更能領會作者想傳達的理念。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作者提出的價值加權指數投資策略的理念,因為要購買的個股還是不少,所以所需要的資本仍是相當大的,

要不然就是如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在這些中選的個股中,挑出五到十檔個股,專注在他們上面,長期來看應該也可以獲取相當不錯的報酬。

因此如果將來有機會操作比較大部位的資金,倒是可以採用作者的做法。

但是對現在資金實力薄弱的我來說,專注在5~10檔個股上的策略還是比較實在的。

作者在本書前言中提到,想在股市裡永保獲利,有時,你必須不做什麼。我衷心地認為大家都應該認真的想一想。

本書的選股邏輯與溫國信書中所提的殖利率法差不多,不做什麼的忠告,又與林茂昌的用心於不交易理念相似。

最後這本書有個很特別的地方,書裡有很多頁都有摘錄一些名人的語錄,光看這些語錄也能讓人獲益匪淺。

不想花太多時間,利用本書的選股方法建立一組30~50檔公司的投資組合,是不錯的選擇(量化)

願意花更多時間,可以從本書使用的方法選出的個股再做進一步篩選,選出口袋名單後再選擇最好5-10檔進行投資(先量化後質化)

如果你能操作的資金部位相當大的的,更應該看看這本書,相信對你的投資組合建構會更有幫助。

 

 購買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

【誠實利益聲明】如果你透過上述網址購書我將能獲得回饋金,此回饋金只會用來購買新書繼續分享讀書心得的用途。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不買飆股,年均獲利40%
    全站熱搜

    tarcy2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