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前息前折舊攤銷前盈餘(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EBITDA))是公司的一項盈利指標,雖然名稱看起來很複雜,用簡單一點的話來說就是不包含"稅、利息、折舊&攤銷費用"的盈餘,計算公式如下:

EBITDA=稅後淨利+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折舊與攤銷費用

這個指標是從1980年代的槓桿收購(LBO)熱潮期間開始廣為人知,當時主要是用來評估企業的償債能力。後來,則在資本密集型產業(需持續購買設備維持競爭力的產業。例如:面板業、半導體業)中很流行,這些業者擁有昂貴的固定資產,必須分多年攤提折舊費用,而這指標卻不包含在內,對經營者來說可以說是夢幻指標,為什麼呢?

這邊以面板業-友達103年財報為例做說明(單位:億元):

稅後淨利+所得稅費用+利息費用+折舊與攤銷費用=EBITDA

199.8   +   9.27     +27.03(淨額)+568.98     = 805.08

使用這指標計算的盈餘按會計基礎算出的四倍。

雖然這指標能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但並不是評估公司現金流的好指標。

因為其並未考慮公司維持營運資金與汰換老舊設備的現金需求,而這兩者都不容小覷。

不過這指標也不是證券交易所強制要公布的指標,至於需不需要特地去算它,就看個人需求了。

 

相關名詞

淨利(Net income(N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rcy2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