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4421_1  

這本書內容非常充實及對個人理財的啟發性實在非常大,真的非常建議一定要買,並且好好讀一次

看完這本書後,一定會對你的投資理財觀念跟思考投資理財的格局有非常大的影響

每章標題下的文字都是從內文中選出與標題最能呼應的句子

這本書不只是提倡簡單的指數化投資,同時也讓讀者知道如何擁有正確的觀念去看待長期投資跟投資理財的過程。

而指數化投資的優點在於只要做出資產配置的戰略決定就好,之後再經由簡單的加減碼之戰術過程,就可以獲得遠優於主動化投資的結果。

當然作者也不否認有些經理人確實可以長年取得高於基準指數的報酬,但是如何選取這類型的經理人基本上是極其困難的。

尤其等你確認這位經理人擁有高超的投資技能後,往往已經花費了非常長的時間。

根據實證研究,在20年期的投資期間裡,有80%的主動化投資經理人績效會輸給基準指數。

而且你真實的投資期間比你想像中的長多了......

這本書帶給我對於投資理財的想法衝擊真的太大了.....讓我再重新思考了一次我的投資理念跟框架。

以下是本書的一些重點摘要:

第一章輸家遊戲裡提到對於大多數人認為機構投資人可以打敗市場的基本假設是錯誤的,因為今天投資機構就是市場。交易所的所有交易活動中,超過95%是由投資機構操作,投資機構操作盤外和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的比率甚至更高。正因為投資機構數目極多,能力高強、決心為客戶做好投資管理,主動投資才會變成輸家遊戲。這些投資專家雖然聰明、勤奮,但是卻無法打敗自己。事實上,因為積極管理成本的關係,投資經理人必須付出各種費用、手續費、鉅額交易的市場衝擊成本等,所以投資績效一定會敗給整體市場,而且將來也會繼續如此。

獨立投資的散戶表現會更差,一般而言,散戶的績效差多了(當日沖銷是其中最糟糕的事情,是傻瓜遊戲,千萬別做這種事)

在台灣本國+外國法人交易量才剛突破40%,與已經幾乎都是專業投資機構在交易的美國相比,台灣的市場參與者顯然還是以獨立散戶為主,這可能也是台灣素人股神特別多的原因(?),而當日沖銷卻又是政府無腦的政策之一。

第三章提到無論投資人退出市場或留在市場裡,市場的表現都一樣好,因此,投資人如果有一部分的時間退出市場時,和簡單的買進長抱策略相比,一定會虧錢。聰明的投資人甚至不會考慮低買高賣或猜測市場的行為來勝過眾多專家。

IMAG4424_1

上圖呈現1980-2008這28年的紀錄顯示:去掉市場表現最好的幾個交易日後,長期複合報酬率會有什麼變化。

IMAG4424_2  

上圖呈現拿掉市場表現最好的幾個年份,你投資的報酬會有多大的差異。

看到這你還想要波段操作猜頭摸底、買低賣高嗎?

務實看待投資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市場逐漸由行動迅速、消息靈通、擁有重大優勢的大型專業投資機構主導。過去20年內,超過五分之四的專家都遭到大盤擊敗,散戶的情況更是悲慘。

第五章投資夢幻團隊,作者認為既然市場已經是所有大型專業投資機構及無數聰明能幹的經理人所形成的共識,所以投資指數型基金就等於得到所有這些頂尖專家的整體專業技能,除此之外還有比較低的管理費、稅負和操作費用。

投資成功要靠擁有明確的目標、正確的資產組合,再加上堅持計畫到底。ETF和指數型基金使投資機構和個人更容易把重點放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也就是放在訂出正確的風險目標、設計最可能達成合理目標的投資組合,適當的調整投資組合和堅持到底上面。ETF和指數型基金簡化了投資的落實,釋放了投資人,讓投資人可以把重心放在策略上。這就是為什麼ETF和指數型基金對目標正確、有意贏得贏家遊戲、不願意在輸家遊戲中落敗的散戶和投資機構越來越重要的原因。

第六章別在股市追尋自主,如果你不認識自己,在股市尋找自我的代價很昂貴。每位投資人都獨一無二,只有投資人(不論是否得到投資顧問的協助)才能釐清自己獨一無二的目標、風險忍受度、投資專業技能、目前和未來的財力、目前和未來的負債或責任,以及投資人的期望。

大部分投資人、投資經理人和所有跟投資有關的廣告,都只把重點放在投資的一個面向上-報酬率。但投資還有另一個重要面向,要創造長期獲利,就不能忽略風險,尤其是嚴重的永久虧損,甚至比報酬率還重要。

投資人應該避開以下風險:過度努力、努力不足、沒有耐心、持有共同基金不到十年就轉換、太多融資、吂目的樂觀、心高氣傲及情緒化。

要學習成為成功的投資人,最好的方法就是從認識自己開始。身為投資人,你在兩大領域中的能力會決定你的大部分成就:

一、你的知性能力:分析財務報表的技巧、存取資訊能力的程度與精確度、能夠廣泛綜合整理各種資料與資訊並變成見識與了解的能力,以及你掌握與利用幾百家不同公司和股票相關知識的能力有多高。

二、你的感性能力:不論市場先生製造的混亂與破壞,是否突然干擾你和你的決策,你都能保持鎮定和理性的能力。

每一位投資人都有一個能力範圍(擁有真正技巧的投資類別),也擁有一個信心範圍(覺得鎮定與理性的範圍)。不要走出你的能力範圍之外,因為你會犯代價高昂的錯誤,不要走出你的安逸天地之外,因為你可能會變得情緒化,而變得情緒化對你的投資絕對不好。

第七章不公平競爭優勢,如果你不能打敗對方,就要加入他們,這就是為什麼大家普遍接受指數化的原因。投資美國、英國和日本之類高效率市場的大型股時,贊成以指數型基金形式去投資。特殊型指數型基金和特殊型ETF投資的市場沒有這麼龐大,收入、訂價也這麼有效率。在比較小的市場中,要複製市場比較難,也比較不精確。你離開最有效率的市場時,以研究為基礎的最高明積極型經理人確實有勝過指數的可能性。

第八章矛盾,要創造優異的的投資成果,真正的機會不在於努力擊敗大盤,而在於建立和遵守適當的投資策略,以便從市場主要的長期趨勢中得到好處。投資人應該明智地訂定具有長期觀點和明確目標的投資策略,並且根據這種強而有力的基礎,建構投資組合,進行長期管理,熬過很多次的市場循環。

每一位投資人都應該思考下列六個重要問題。

第一,績效不佳的真正風險是什麼?尤其是會構成什麼樣的短期風險,你永遠不應該冒無法接受的風險。

第二,如果績效不佳,你會有什麼樣的情緒反應?

第三,你對投資和金融市場的風雲變幻有多了解?

第四,你是否還有其他的資金或所得來源?你的投資組合對你的整體財務狀況有多重要?

第五,你的投資有沒有法律限制?

第六,投資組合價值是否出現一些意外的短期波動,可能是相當大幅度的波動,從而可能影響你的投資策略?

我們全都知道散戶在市場快速上漲時或在更糟糕的情況下-快速下跌時,很難繼續採取長期觀點。

利用短期重點管理長期投資的矛盾,會繼續存在很長很長一段期間。對散戶投資人來說,擊敗大盤的契機,是在適合自己的真正投資目標和長期投資策略之間求得最適當的平衡。

第九章,時間,阿基米德的槓桿,大家極為頻繁採用的時間架構,卻不是最適合自己的。採用的五年投資期間架構,通常會導致大家採用常見的60:40股債比率的投資建議。採用十年的投資期間架構,通常會採用80:20股債比率的建議;採用十五年的時間架構,通常會採用90:10股債比率的建議,其餘可以以此類推。不過,這些時間架構對於希望提供家人財務安全的大部分散戶來說,都不適當,因為大部份投資人活著和投資的時間都會超過二十年,對於投資期間架構長達二十至五十年,甚至更長的投資人來說,上述時間架構全都太短。也應該將投資100%全部投資股票上。顯然,如果更多投資人採用真正的長期思考,應該可能會用不同的方式投資,賺到比較高的長期報酬率。

第十章,投資報酬率要看長期。

眾多的研究顯示,投資報酬率的歷史有三個基本特性:

*普通股的平均報酬率高於債券,債券的平均報酬率又高於短期貨幣市場工具。

*普通股每天、每月和每年實際報酬率的波動程度,高於債券報酬率的波動程度;債券實際報酬率的波動程度,又高於短期貨幣市場工具的波動程度。

*時間框架越短,投資報酬率期間的波動程度越高;時間框架拉長,投資報酬率期間波動程度會減低。換句話說,就比較長的時間架構來說,投資報酬率顯得比較正常。

跟投資報酬率有關的另外兩個問題很重要,第一,預期通貨膨脹水準對投資報酬率變化的影響很大,對幾乎等於永續投資的普通股尤其如此。

第二個問題是短期投資報酬率的差異看來可能很小,長期而言,在複利計算下(因為不但要對本金支付利息,也要對在投資的利息支付利息),會產生乘數效果,變成相當明顯的重大差異。

要注意平均值,如果股票每年創造10%的報酬率,過去七十五年來,股票實際上創造10%的報酬率的情形有多頻繁?只有一次,就是1968年。報酬率接近這個特定數字的情形有多頻繁?只有三次,這就是投資人必須攤平很多歡樂和痛苦市場時光的原因,這樣做並不容易。

第十一章,投資的風險管理。真正的風險很簡單,就是在真正需要錢的時候,沒有足夠的現金。這是最應該注重的嚴重風險,也就是把錢用光,尤其是在年紀已經太老、無法回頭工作時。

和每一種報酬成分相對應的是風險成分。我們現在知道,在投資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如何管理投資報酬率,而是如何管理市場風險。我們靠著管理市場風險,同時完成下列兩件事情:

 1.慎重決定建立什麼水準的市場風險,以便作為投資組合的基本政策。

 2.始終堅持自己選定的市場風險水準,熬過市場的好時光和差勁時光。

只有在投資人的長期目標改變後,市場風險水準才應該改變。管理市場風險是投資管理的首要目標。投資組合得到的投資報酬率來自三方面,依據重要性排列,最重要的一種是投資組合承受或避免的市場風險水準,其次是經歷多次市場循環,維持風險水準一貫性得到的報酬,最後一種是利用技巧,投過投資組合的分散投資,消除或盡量降低個股或類股風險,或刻意承受風險,從而得到的良好報酬。

如果你不能確定目前市場處於低谷,你最好利用平均成本投資法(定期定額投資),逐漸把資金投下去。

對投資人而言,投資風險可以依據時間,分成短期風險和長期風險。短期的真正風險是投資人在市場正好處在低檔時,需要賣出持股,以便籌措現金。這就是為什麼以長期而言,股票的風險顯然最低,而就短期而言,股票的風險顯然也是最高的原因。

大部分投資人沒有準備好要面對的一種風險,是股市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回升到天價水準。S&P500指數花了十六年的時間,才回升到1966年的天價水準,甚至花了更長的時間,才回升到1929年的天價水準。但是如果你不需要賣出股票,也不賣出股票,其實你不應該太擔心股價的名目波動。股價波動可能很有意思,但是波動跟你的關係,就像遠地的暴風雨天氣或大海中的低潮一樣,和你沒有多少關係。

因為真正的長期風險是通貨膨脹風險,以及投資人毫無必要創造出來的風險。對承擔短期市場風險的人來說,最好的因應之道就是忽略短期波動,做一位長期投資人。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投資會持有一段很長的期間,等於你自動地投了自我保險,可以對抗短期行情波動的不確定性,因為只要你維持投資,市場先生製造的價格波動根本與你無關。

知道投資報酬率是由風險帶來的,根本不是奮力追求較高投資報酬率帶來的副產品後,就會改變投資政策的觀念。我們現在知道,應該重視的不是投資報酬率,而是了解實際資訊之後的風險管理。

 

由於這本書的內容太具啟發及教育意義了......有非常多很東西可以分享,但為避免文章過長,讓人無心讀完。

所以決定拆成上下兩部分來做分享!

 

 

→ 購買投資終極戰:耶魯操盤手告訴你,投資這樣做才穩賺

 

【誠實利益聲明】如果你透過上述網址購書我將能獲得回饋金,此回饋金只會用來購買新書繼續分享讀書心得的用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rcy2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