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8513_1  

對有在幫別人管理資金的人來說,這是一本五星級的必看書籍,但是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這大概就是一本不錯的觀念書。

畢竟這本書只有在第二部提到巴菲特投資的三種策略跟一個投資實例,但也都是觀念敘述,實際操作策略還要找其他的書來補足。

對一般投資人來說第一部分的前四章很有用,第五章我看在現實世界不太可能會出現在這種人。

第二部大概只有第六章追求深度價值的低估型投資比較值得一看(對其他兩種投資策略來說,這是比較能達成的),要學習這投資策略也不難,葛拉漢的智慧型股票投資人跟證券分析兩本書看完應該就成了,第7 章 穩賺不賠的套利型投資的受用不大是因為畢竟台灣的股票市場比較難有套利型投資的機會。如果對套利操作有興趣的話建議看葛林布雷寫的你也可以成為股市天才,第8 章 介入公司經營的控制型投資,一般投資人我看很能達成。

第三部分的大概10、13跟14會比較有用。11因為台灣沒有資本利得稅的問題,可以不用考慮。12則因為一般人投資人的資金應該很難超過其投資構想需要的金額。

個人認為後期的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是比較難以模仿的,因為很多條件其實涉及對質化因素的判斷,而早期的巴菲特投資策略是比較容易學習的。

因為早期的投資策略基本上就是延續葛拉漢的投資風格,並加以優化,即使有些不同,但不難模仿。

後期是因為資金規模太龐大,葛拉漢風格的投資策略已經難以滿足他的操作的資金,但是我們一般投資人應該很難有這種困擾。

加上訪間有很多優化葛拉漢風格的超級投資人存在,但是目前還沒有仿巴菲特風格的超級投資人存在,應該可以當作學習哪一種投資風個會比較容易成功了(就算加入其他門派也一樣,絕對是居住在葛拉漢-陶德村的超級投資人占多數)。

加上葛拉漢又有兩本投資學界的不敗巨作-智慧型股票投資人跟證券分析。根據葛拉漢晚年已表示希望教導大家可以用簡單的方式來建立一個投資組合,而不是用證券分析的技巧再挑選每一檔證券。顯然葛拉漢晚年比較偏向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的內容,但積極型投資人還是可以藉由證券分析來挑選證券。

在這邊還是強烈建議,不願意花太多精力的投資人還是應該把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看完,然後運用書中的股債平衡觀念去做指數型基金投資,願意投入大量時間跟精力的投資人一樣可以運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書中的股債平衡觀念,只是不避用指數型基金,而是用證券分析一書的技巧來自行挑選。

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這本書不是必買不可,但第一部 基本觀念卻建議無論如何都要看一遍,對於有管理別人資金或想管理別人資金的人來說,無疑一定要買回去,每隔幾天就要翻一遍才行。

本書章節如下 

前言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第一部 基本觀念
第1 章 投資心態:你無法預測未來
第2 章 複利:創造財富的力量
第3 章 指數基金:低費用的投資選擇
第4 章 績效衡量:3-5 年表現打敗大盤
第5 章 誘因:讓經理人利益與你一致

第二部 投資策略
第6 章 追求深度價值的低估型投資
第7 章 穩賺不賠的套利型投資
第8 章 介入公司經營的控制型投資
第9 章 登普斯特機械的控股投資

第三部 心理偏誤
第10章 傳統作法不一定穩健
第11章 別只顧著避稅
第12章 資金愈多,愈好操作?
第13章 積極投機無法持久
第14章 股票不見得是最好的投資
結語 不變的投資原則

心得

前言 巴菲特的投資原則

這邊列了7個巴菲特最初給他的投資合夥人的7個投資基本原則,當有新合夥人加入時,巴菲特也會對他們詳細解釋說明。有些原則在挑選基金經理人時可以適當運用。

第一部 基本觀念
第1 章 投資心態:你無法預測未來

先介紹了葛拉漢投資原則中最重要的兩個理念:1. 市場先生;2.擁有股票就等於擁有公司,並基於市場先生的理念衍生出一個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不預測市場走勢。巴菲特喜歡引用葛拉漢的這句話作註解:投機並不犯法,也非不道德,但也沒有很厚的油水。

而且下跌的行情終將過去,葛拉漢在智慧型股票投資人一書有一段很好的描述:

真正的投資人幾乎不會被迫出售持股,幾乎總是可以忽視手中持股目前的價格。他只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適時注意市價並採取必要的行動。投資人如果因為市場波動而驚慌失措,或因為手上資產的價格不合理的下跌而過度擔憂,就會反常地把自己的基本優勢變成了基本劣勢。對這種人來說,股票沒有價格反而比較好,因為如此一來,他將不必因為其他人判斷錯誤而苦惱。

將葛拉漢市場先生的比喻融入對於市場如何運作以及在市場中該有何表現的基本概念中,你應該視自己為投資人,就會明白股價的短期波動往往是由市場心理變化所造成,但多年之後,投資報酬將取決於我們投資的公司業績和買進股價。股市突然大跌無可避免,因為我們無法預測大跌何時發生,所以我們必須接受這種情況,視為是投資的入場券。

真正的投資人不會一位市場突然大跌而煩惱,因為知道市場報價是可以利用的有利條件,使真正的投資人能在別人恐懼時低價買進。這使真正的投資人得以建立一種堅強的心理狀態,能夠避免在市場大跌時低價出售持有的資產。

第2 章 複利:創造財富的力量

投資計畫本質上就是一種複利計畫:我們持續將投資獲利再投入,使得每筆新增獲利產生投資報酬。假以時日,利滾利的好處會成為整體報酬率愈來愈重要的一部分。最終的投資結果取決於年化報酬率與時間兩個因素。

複利的威力源自於其拋物線的特性:時間時序愈久,複利的作用愈大。因為複利確實需要頗長的時間才能彰顯威力,所以許多人低估它的意義。如果你早早明白複利的道理,並給予它足夠的時間,你就大致具備成功投資人的條件。不幸的是很多人不適短視近利便是缺乏耐性,因此未能充芬利用複利的優勢。

如果把投資獲利花掉,總報酬會顯著減少。真正的投資人會讓利滾利的好處成為創造財富的主要力量,耐心地做這件事。

複利的重要性怎麼說都不誇大,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蒙格曾說:巴菲特把10美元的理髮費用看成是花30萬美元一樣。但他其實說的很保守,如果巴菲特將1956年省下的10美元理髮費用投資在合夥事業上,這筆錢到今天已經超過100萬美元(10美元持續58年以複利22%速度成長)。如果明白複利的觀念,便不難理解為什麼巴菲特的生活那麼節儉,因為剪個頭髮真的算耗費巨資!

第3 章 指數基金:低費用的投資選擇

現在所有採取主動式投資的投資人,無論是專業投資者還是散戶,都必須打敗指數基金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

巴菲特的在2013年致股東信中的說法:

靠投資建議和替人操盤賺錢的人不斷慫恿散戶和法人積極調整投資組合,因此產生的摩擦成本可能相當大,而這對投資人整體而言是沒有好處的。因此,你最好別理那些喋喋不休的話,盡可能將成本降到最低,像投資在農場上那樣投資股票。

必須補充一點,我以我宣揚的投資方式管理資金:我在這裡所講的,基本上就是我在遺囑裡的指示。我有筆遺產是將現金交付信託,受益人是我太太。我的信託指示再簡單不過:10%現金購買短期政府公債,另外90%投資在費用非常低的S&P500指數基金(特別建議先鋒公司的基金)。我相信這個信託基金的長期績效會優於支付高費用、由經理人管理資產的多數投資人,無論他們是退休基金、法人還是散戶。

你從市場得到的,不可能遠遠超過你投入的。如果你沒興趣、沒能力或不願意付出時間和精力管理自己的投資,那就應該投資在大盤指數上。選擇主動式投資的唯一理由是相信自己或選擇的投資經理人能打敗什麼都不做的策略。

第4 章 績效衡量:3-5 年表現打敗大盤

巴菲特教導投資人這麼看投資績效:如果大盤下跌,而你的虧損少一些,那就算是表現良好,反之亦然。你的表現那怕只比市場水準好一點,無論是在上漲還是下跌的年份打敗大盤,表現都非常好。

任何投資方式都不大可能提供長期穩定的績效,投資人不應該對此有過高的期望。

市場改變時,投資原則應該不變,永遠不應該因為市場波動改變投資原則。投資人應該設立明確、一致的衡量方式,以便公平、準確地監測和評斷投資績效。

並事先清楚應該追求什麼目標,定期應用是先確立的標準檢視。


第5 章 誘因:讓經理人利益與你一致

誘因決定行為。無論是投資經理人、企業領袖或是政治人物,它們的行為往往取決於它們將要如何獲得報酬。

這章很難運用。基本上能碰到與你利益一致的經理人根本不可能發生。

第二部 投資策略

如何界定你的投資風格?你是否很想找到具有深度價值的機會?你是否喜歡在便宜的股票中尋找最便宜的股票,不管公司的本質或目前的基本面,因為你知道買進價格夠低就會得到下檔保護,而且會因為股價回歸正常水準而受惠?這正是葛拉漢主要的投資方式之一,而且許多優異的投資人到現在還採取這種做法。

或是你比較喜歡尋找優異、高報酬、受到有效保護的特許經營企業?這些公司能以某種方式迴避激烈的競爭,長期帶來高於平均水準的報酬。很多現代價值投資人主要深耕這個領域,致力尋求以合理的價格買進優異的公司。

又或者你最擅長在法人部會布局的小型股中尋找投資機會?還是你比較擅長從很受矚目的中大型股中找到最好的標的?你也可能喜歡找到尚未被發現的機會,又或者比較傾向等待廣受敬重、資訊充份的投資人先做功課,然後再跟進他們的研究發現。你甚至可能喜歡買進相當大的股權,然後發揮你對公司管理團隊的影響力。有些人可以把這一招用在小型股上。

巴菲特在資金相對有限的合夥事業年代是採用哪種方式呢?答案是以上皆是。你也可以這麼做,你不必將自己歸入某一種投資風格。但是你必須釐清哪些做法對你有效、那些無效。你可能有能力或意願採取某些投資方式,而且不用其他方式。這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哪一種作法必然比較好,但某些做法可能比較適合你。一旦了解自己,就可以採用合適的方式掌握投資機會。

藉著了解巴菲特投資方式的演變過程、了解他多樣的投資方法、明白他為何從葛拉漢專注於深度價值機會轉移到廣泛尋找優質標的,我們可以從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來應用。

第6 章 追求深度價值的低估型投資

這種方法向來是價值投資法的主要投資標的,至今未變。

投資人如果持有一個價值股的投資組合,應該會預期有些股票會走強,也就是股價上漲速度超過大盤,有些股票則會持續沉寂,甚至下跌。與巴菲特同期、曾擔任葛拉漢教學助理的卡恩(Irving Kahn)對此提出最好的比喻。他說,一個投資組合就像一個果園,你不能期待每棵果樹每年都會結果,它們會根據自己的時間表成熟,而這個時間表往往並不清楚。但整體而言,一個適當挑選的低估型投資組合,假以時日可以打敗大盤。

這些股票有時會很快大漲,但很多時候要等很多年。我們買進的時候很難知道應該上漲的具體原因。但是因為他們缺乏魅力,或遲遲沒有出現立即獲得市場青睞的因素,因此得以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進。因為買進價格夠低,所以可以獲得許多價值。這讓每筆交易創造出令人放心的安全邊際。這種股票的安全邊際加上適度分散投資,就會產生一個安全、有升值潛力的誘人投資組合。

這有兩種類型:

一、經營者評價法(the private owner method):評估個別股票的實質價值,也就是估算掌握充分資訊的經營者會願意付多少錢收購整家公司,而許多低估型股票的買進價格顯著低於他估算的公司實質價值。這些公司往往是小企業,如果股價沉寂得夠久,累計買進的股權可能大到足以影響公司的經營。他實際上願意成為掌握充分資訊的經營者。

二、相對低估型股票(Generals-Relatively Undervalued):規模大到不可能全面收購的股票,條件是他認為這些股票的價值相對於同業來說顯得低估。這種方法風險稍高一些。巴菲特會藉由避險操作減輕風險,也就是買進這類型股票時,會放空業務相近但價格較昂貴的股票。

但低估型股票還是比套利型和控制型股票更容易受到股市漲跌周期的影響。

投資低估型股票的訣竅在於做好價值評估工作。實質價值的估算有很多方式,不過大致上是以公司的價值和獲利能力來估算,各有適用的時機,也互有關聯:任何資產的價值總是與產生的獲利多寡有關。不過,視情況通常會有一種方法比較合用。

價值投資法有一點非常特別,而且有重要意義。通常一種新的投資觀念或有規則的交易系統出現並證實有效之後,市場人士會紛紛採用,結果新方法所貢獻的超額報酬會因此消失。但盡管數十年來已有大量證據顯示這種策略非常有效,買進便宜股票的簡單策略至今仍沒有失效。巴菲特在1984年哥倫比亞商學會的著名演講中,談到這種現象:我只能告訴各位,自葛拉漢和陶德出版證券分析以來,投資秘訣已經公開50年,但我過去35年實踐價值投資法期間,並沒有看到普及的趨勢。人性似乎有種特質,喜歡化簡為繁。近30年來,學術界實際在減少教授價值投資法,情況很可能會持續下去。這就像坐船環遊世界,但還是有人會相信地平說一樣。市場中的價格與價值會繼續出現巨大的差異,閱讀葛拉漢和陶德著作的人則會繼續大獲成功。

出於投資目的而平價證券和企業,向來都必須考慮質化和量化因素。在質化那端,完全偏向質化因素的分析師會說:買對公司(公司前景、產業狀況和管理階層都沒問題)價格自己會上漲。在另一端,量化派的代表會說:買對價格,投資的公司自然會產生不錯的報酬。事實是這兩派都可以賺到錢,往往都會皆大歡喜。當然,所有分析師都會結合這兩派的方法,至於他屬於哪一派,則要看他偏向重視那些因素多一些,而不是看他是否只考慮一類因素並完全忽略另一類因素。

以下是評估低估型股票投資標的可用的一套步驟:

1. 方向:了解該標的需要怎樣的工具或專門知識?我具備這些條件嗎?

2. 分析:公司和產業固有的經濟狀況如何?這跟獲利和現金流的長期展望有什麼關係?

3. 反向思考:我有可能判斷錯誤嗎?如果我錯了,會損失多少?

4. 價值判斷:公司目前的實質價值是多少?他正以多快的速度成長或萎縮?

5. 比較:適當衡量損失風險和潛在報酬之後,相對於折現的實質價值,股價是否比其他潛在標的更誘人?

如果你無法完成整套步驟,請以一段文字記下那個投資標的的優點。如果中途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你可以再做一些研究,或是把那個標的歸入太難的類型,轉而研究其他標的。

這類型的投資往往賦予我們一種有利的情況,就像弓上有兩條弦,可以利用外部因素促成股價上漲,或是以便宜的價格買進股票,控制公司;雖然前者代表絕大多數的情況,但後者是多數投資項目所沒有的一種保險。

第7 章 穩賺不賠的套利型投資

這種操作是壓住已宣布的某項交易將能完成。一家公司宣布有意收購某家上市公司時,被收購公司的股價往往會漲至宣布的收購價,但還差一些。這種價差是反映收購未能完成的風險,也反映目前與收購完成日之間的資金時間價值,套利機會就在這裡產生。

評估套利機會時必須考慮的四個問題:

1. 以公布的交易成功機率有多高?

2. 交易需多久才能完成?

3. 更好的交易出現的可能性有多大?

4. 交易如果破局會有什麼後果?

長期而言,套利型投資的績效預期會跟低估型股票一樣好。這類投資不但可以產生相當穩定和可靠的報酬,而且表現與基準指數沒有很大的關聯,因此有助於合夥事業在股市下滑時保持不錯的績效。

可惜的是,台股一年大概只有幾件收購或合併案會發生,無法提供足夠的數量來建立投資組合。

第8 章 介入公司經營的控制型投資

以下這句話是葛拉漢先講,而巴菲特也常講:做得最好的投資最像在經營事業,經營得最好的事業最像在做投資。

這種智慧如何彰顯在控制型投資的誕生上。低估型投資是以低於經營者願意支付的優惠價格買進,直到股價顯著上漲時賣出。但是,低估型公司的股價有時會低迷很久,結果持續買進的結果就是,變成標的公司的控股股東。出現這種情況時,低估型投資便成了控制型投資。

巴菲特完全不介意成為主要股東,他認為如果理智的經營者會收購整家公司,那成為主要股東是合理的結果。成為經營者只會讓投資操作更加自由而已。畢竟弓上有兩條弦是一種重要的優勢,也是經營者低估型股票非常誘人的原因,購進低估型公司的價格享有投資上的安全邊際,而有可能取得公司的控制權則進一步降低了投資風險。

葛拉漢指出(證券分析第43章):資產負債表並不提供有關公司清算價值的確切資料,但確實能提供可能證實有用的線索。計算公司清算價值的第一法則是:負債是實在的,但對資產的價值必須有所懷疑。也就是說,帳面上的真實負債,全都必須按帳面價值扣除。但是,各項資產該賦予什麼價值,則因資產的性質而異。

葛林布(Joel Greenblatt)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常對學生說:如果你的評價工作做得好,而且判斷正確,市場先生會獎勵你。評價過程會決定投資績效,而這是價值投資法的核心程序。

一般投資人更不用想這種投資方法了,在台股中就算只是興櫃公司,而且不要說過半股權,就算只要取得10%被認為是大股東持股門檻的資金要求大概就是在數千萬以上了。

第9 章 登普斯特機械的控股投資

這是巴菲特合夥企業時期在信中談到最完整的控股投資案,可以從中學習這種投資智慧。

企業在營運上只有三種方法增進自身價值:

1. 提高銷售額

2. 降低成本對銷售額的百分比

3. 降低資產價值對銷售額的比率

還有兩種財務方法:

4. 提高財務槓桿

5. 降低稅率

無論是散戶還是賺業投資人,最好先注意資產負債表,該報表在企業的一系列報表中排在最前面不是沒原因的。永遠不要忘記:公司如果沒有實質資產,根本不可能有獲利。

第三部 心理偏誤

第10章 傳統作法不一定穩健

投資要成功,必須能獨立思考,並鍛鍊出不怕與大眾逆向而行的能力。你可以說好績效主要有賴自負與謙卑的適當平衡:夠自負才能相信自己的見解優於市場的集體智慧,夠謙卑才能了解自身能力的極限,並在發現錯誤時改變做法。

你必須評估各種事實和情勢,應用邏輯和推理以形成假說,然後在事實符合你的理論時採取行動,無論大眾是否認同你的結論。好投資必須抵抗社會認同,必須違逆一些根深蒂固的人性本能,這也是很難做好投資的一個原因。

巴菲特對真正穩健的看法與傳統定義截然不同。究其根本,他認為穩健投資有賴於獨立思考和可靠的推理,取決於證據,而非受歡迎的程度。

這章主要是說明價值投資法的許多核心概念:獨立思考、忽略大眾的看法,相信自己的信念。

第11章 別只顧著避稅

投資在沒有資本所得稅的市場上就沒有這個困擾(台股就沒有)。你的投資績效通常取決於選股能力,而稅只是次要因素。

如果有兩個相同的投資選擇,稅率較低的選擇必然可以提供較高的報酬。另一件必然的事或許沒那麼明顯:如果稅率相同,較晚繳稅的選擇可以提供較高的報酬。雖然投資一產生獲利,投資人便背負納稅的義務,但投資人要到賣掉資產時才必須繳納稅款。

第12章 資金愈多,愈好操作?

資金增加何時從好事變壞事?大致而言,這種情況總是發生在資金規模超過投資構想所需水準的時候。在現實中,答案主要取決於身處市場週期的階段。這並非不變的數字,而是取決於市場狀態。空頭市場來到谷底時,連掌管最多資金的經理人也可以輕鬆配置巨額資金;投機高峰時,通常只有資金最少的經理人可以找到真正高報酬的標的。

資金規模必須超過某個門檻,資金愈多愈難操作這說法才是正確的。無論市場環境如何,如果只需要投資幾千美元或幾十萬美元,都部會很難操作。關鍵不在於資金的絕對規模或市場狀態,而是在兩者的交集。

盡管如此,資本增加仍會造成某些不利的情況。如果看中一些不知名、流動性有限的小型股,只要投入的資金增加一些,就很難用合適的價格買足想要的數量。這再次提醒我們:以有限的資金投資很有優勢,因為可以把握其他人無法把握的機會。

但另一方面,資本增加也有好處:或許因此得以做控制型投資。

對一般散戶來說,無論市場環境如何,不必操作很多資金幾乎是一大優勢:你可以從專業投資人無法投資的股票中尋找投資良機,因為這些公司對法人來說實在太小。

如果你的投資構想所需要的資金超過你的資本,則資本愈多愈好;但一旦你的資本超過你的投資構想所需要的資金,則資本增加將降低未來的報酬率(以百分比季,以金額計則未必)。

因此,當資本規模是重要因素時,你應該記住以下兩點: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操作少量資本的職業投資人績效自然較佳;想想當前資本規模對未來的投資績效可能有何影響。職業投資經理人為了自己的財務利益,傾向擴大資本規模,但這有時可能違背投資人的利益。

需要投資的資本不多,是有明顯優勢的。不知名、少人追蹤的微型公司,往往會出現最大幅度的股價偏差,為投資人提供最有利可圖的機會。散戶如果願意做功課,通常可以集中投資在這種公司上,在各種市場環境下都能找到價值。

第13章 積極投機無法持久

應該隨著市場起落而改變的是投資方法,而不是投資原則。在多頭市場接近尾聲、投資機會枯竭時,因為音樂沒停便繼續跳舞是不對的。這強力地提醒我們,維持紀律和願意獨立思考顯然大有好處,而這往往必須逆群眾而行。許多人認為葛拉漢的概念(擁有股票便是擁有公司、市場先生)是合理的。但是,討論和付諸實踐截然不同。如果真有那麼容易,那每個人都應該做得到。

有人會想問:我們如何保持佳績?這個事業的缺點是基本上沒有動能可言。如果通用汽車1965年在美國新車市場的市占率達54%,考慮到顧客忠誠度、經銷商的能力、生產能力和品牌形象等等,他應該有很大機會在1966年延續類似的成績。但合夥事業不是這樣。每一年競賽開始的槍聲響起後,我們的資產全都以市值記在帳上,一切從頭開始。1966年的合夥人無論新舊,可以受惠於1964年和1965年運作的程度非常有限。過去的投資方法和構想成功,對未來的績效可能毫無幫助。

我們都聽過這句名言:歷史不會重演,但劇本難免相同。股市也是這樣。股市有波動週期,優秀的投資人瞭解股市的歷史,因此能看到相似之處,知道該規避什麼。用錯誤來吸取教訓的代價太高昂了,投資人最好能從別人的錯誤中學到教訓。認真的投資人都應該瞭解股市過去100年的波動週期。

第14章 股票不見得是最好的投資

如果你要找人管理資金,你必須深信經理人的品格和能力是可靠的,同時確實了解他們的投資方法。真正的價值型投資人,很可能在股市多頭後期輸給大盤。如果你了解這點,當你發現股市正經歷多頭投機走勢時,你在看基金績效時就可以放寬標準,例如不必堅持必須在3-5年裡打敗大盤。

葛林布雷檢視1970年代前25%打敗大排的經理人,有97%的經理人至少有3年時間處在績效較超差的後半,47%至少有3年的時間屬績效最差的10%。巴菲特說要看3-5年的相對績效只是一般原則。如果你委託的經理人績效不如大盤,你很難判斷是否選對了經理人。

結語 不變的投資原則

1988年巴菲特致股東信中認為他現在的做法是合理的。這種作法仍是以葛拉漢的理念為基礎,只是他比較重視質化因素,因為一來他現在管理巨額資金,不能再四處尋找只能投入少量資金、因為價格顯著偏離價值而出現的量化機會。他現在必須重壓股票,這樣就必須考慮更多因素,不能只靠量化分析。不過,葛拉漢會說我現在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但他也會說,多數人要這麼做會困難得多。

 購買巴菲特的投資原則:股神唯一授權,寫給合夥人的備忘錄

【誠實利益聲明】如果你透過上述網址購書我將能獲得回饋金,此回饋金只會用來購買新書繼續分享讀書心得的用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rcy2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