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7552  

我閱讀的是2014/1月的舊版,2016/9出版社出版了新版,翻了一下除了封面重新設計之外,內容看起來差不多,可能就是改了一些錯別字之類的修改。

所以心得閱讀舊版的結果,不過應該是賣得不錯,所以才兩年又換封面再出新的,對有些人來說可能就"新書",而不是二版出版有段日子的舊書了。

甚至這本書應該原本是另一家出版社在2006年就已經出版過的書再版過了。所以原以為是新發行的讀者拿到的可能是一直重新再發行的舊書。

但好在本書確實非常好,值得一讀,但對於從事資金管理的人或自己有大筆資金可以管理的人可能會比較有共鳴。

對於一般連投資組合如何的架構及其原理都弄不清楚的人來說,本書可能就像故事書一樣,看完也沒什麼太大的感想。

尤其本書作者是避險基金的操盤手,2003年時管理的資金超過15億美元,所以跟一般做多的基金操盤手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看完這本書對於避險基金也會有更多一點的了解,至少會知道一些他們慣用的操作手法,最重要的是放空的煎熬(第三章),有可能多頭部位是不夠空頭賠的。

本書章節與心得

前言 避險專家是有趣的動物

Chapter 1華爾街的刺蝟們

投資經理人多少都會吹噓,但所有會員都配備屁話偵測器。

Chapter 2 金童流的血還是紅的

說了幾個小故事來告訴讀者,成立和管理避險基金是極為沉重的個人負擔,而失敗很可能在你的生活和精神上留下永久的傷害。

Chapter 3放空石油,淪為笑柄

開頭先說了為什麼避險基金需要放空的原油,再用自己放空石油的實例說明放空的恐怖。

如果避險基金不放空,就只是利用融資、收取高額管理費的多頭基金。可想而知,績效很容易劇烈起伏。

真正的避險基金會堅定、持續地從事放空投資。換句話說,避險基金多少總是會放空,因為總是會有一些股票比其他股票高估。

專業避險基金從事兩種不同的放空操作,一種是放空主要股價指數為多頭部位避險,或是在看空時保護基金。很多高明的經理人採用這種方法,它們很有自信,自認可以運用基本面分析,選擇會上漲的股票,卻很痛苦的發現,找會下跌的股票難多了。目前避險基金業大致上已經醒悟,對自己放空賺錢的能力不在滿懷希望。他們承認,放空指數是被動式的操作,但是放空個股或類股很危險。

然而,特定的放空自有吸引力,空頭投資人遠比多頭少多了。理論上空頭的空間可能沒有這麼擁擠,因此也比較沒有效率。對於樂於與眾不同的投資人來說,這點在理性上很有吸引力。空頭人口較少,另一個原因是放空會造成精神壓力,放空什麼東西總是會讓空頭忐忑不安。

另一種放空只有少數一心偏空的基金會操作。

Chapter 4膽小之徒,切勿放空

用另一個故事說明放空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放空商品不是膽小無用之徒能夠做的事。

Chapter 5絕望狂亂之旅——創立避險基金

作者回顧創立避險基金的心路歷程回顧,現在回頭來看,創立避險基金這段時間的記錄根本是焦慮與屈辱的綜合。

Chapter 6血淚交織、苦樂參半——法說會

決定創立避險基金之後,就是要找金主了,所以這是一連串參與說明會尋找投資人的過程,投資經理人最重要的是績效,不是比誰最受歡迎。

Chapter 7投資震撼教育

好不容易基金成立了,卻碰上大空頭,不幸的是,市場不理性的時間可能比你維持還債能力的時間還久。

選擇了一系列要做多和放空的股票,忙著把新募得的資本投入市場。我們的理論是正確的作法是立刻建立你希望擁有的部位,我現在仍然認為,這是處理新資金的正確方法。

管理投資組合的風險時,必須記住發生慘劇的可能,不論是漲是跌,市場都有走極端的傾向。在好日子裡操作時,都假設流動性隨時存在,如果一個部位出了問題,可以迅速出脫持股,受到最少的傷害。

那年春天,在混亂的政治和經濟情勢中,痛苦地學到市場崩盤時,不但流動性消失,而且價格可能跌的極重,造成所有決定都可能產生嚴重不利的影響。我發現做危機決策時,關鍵是要找到不利程度最小的方法,但就像家父事後告訴我的一樣:在投資的試煉中,學到融資風險和必須認賠出場的教訓是好事。然而不要從這些事情中學太多,不要變得像馬克.吐溫說的青蛙一樣,因為燙傷過,再也不坐在火爐邊,結果被凍死。

Chapter 8形形色色的避險之徒

身為實際管理別人資金的投資專家,會吸引對自己的智慧有自信又固執的人。探索的精神、賭博的直覺和面對不完整證據時痛下決心的能力,就是所有應有的基本特性。

成功的投資專家中沒有哈姆雷特那種優柔寡斷的人,因為績效是由明確訂定的量化標準衡量,輸家無法長久生存。作者接著描述一些其他玩家給讀者了解。

Chapter 9市場多空循環的宿命

這章算是比較多著墨在投資組合上的章節。

散戶常見的錯誤-買高賣低

大眾資金大量流入時,都是基金有良好表現之後,而不是之前,然後在基金表現差勁、即將再度有優異表現之前贖回。

原因之一是共同基金業努力銷售好賣的基金,有絕大的誘因(管他什麼後果),好賣的基金正好是熱門的基金。大眾永遠學不到教訓,共同基金業永遠不可能放棄賺錢的機會。

研究機構大霸公司(Dalbar)針對大眾投資共同基金的報酬率做過研究,在2000年初結束的大多頭市場期間,S&P500年複合成長16%,美國股票型共同基金平均年複合成整13.8%,這點不足為奇,因為所有費用平均大約為220個基點。真正讓人震驚的是,大霸公司發現,共同基金投資人平均每年只賺到7%。為什麼?因為一般投資人正好在錯誤的時機,從一檔基金轉換(或被經紀商轉換)到另一檔基金,或是換成現金。對一般投資人來說,波段操作和趕流行一直是徒勞無功而且代價高昂的做法,自行做資產配置決定是瘋狂的想法。

投資散戶得到這種悲慘的結果,自己當然也要負一點責任。他們不論在性情、研究資源或時間投入方面,根本都沒有準備,不能跟專家競爭。理性的個人不會夢想跟職業運動員或職業牌手比賽贏錢,為什麼到了金融市場就有這種夢想?然而,個人的確需要自己做長期的資產配置決定。如果個人對長期與景氣循環至少有大略的觀念,對反向投資法有點認識,就應該把指數型基金是為個人可以運用的工具。

長期空頭與景氣循環空頭的差別

過去的長期空頭市場總是把股價的各種估價,打回前一次多頭市場開始時的水準,甚至打得更低。股價淨值比是最穩定的價值指標,因為股價淨值比跟所有與盈餘有關的比率不同,對經濟的景氣循環起伏不敏感。

股票不懂報答

假裝你只有現金,必須建立全新的投資組合是絕佳的紀律訓練。你不受舊部位的拖累,舊部位裡的題材已經腐敗、已經下跌,價格太便宜不能賣出。不管是避險基金投資人或其他投資人,投資人除了現金之外什麼都沒有時,會被迫注意新機會,會被迫購買當時最有吸引力的二十或三十種部位。

你處理和調整現有投資組合時,會有無法體會、下意識的情感牽掛,阻止你客觀、冷靜地採取像賣出之類的投資行動,你已經擁有的東西是你的包袱,會妨礙你創造傑出的績效。你總是會有一些你很有信心,但是市場卻因為某種原因,愚蠢到還沒有發現的部位,這種差勁又頑固的部位就會反彈。還有一種偏見會妨礙換股,因為你在下意識裡知道自己可能犯兩次錯誤。同理,要賣掉績效優異的好股很難,因為這些股票替你帶來好處,也因為你希望這些股票會帶來更多好處。

身為投資人,我們經常把部位個人化,跟它產生情感,然而投資決策過程應該完全知性與理性,因為畢竟這些部位只是紙張而已。請記住:股票不知道你擁有它。這句話非常正確,忠心耿耿地死抱著並不會有報答,抱著股票股價太便宜不能賣出,吸引力卻又不足以讓你買進,就是這種不上不下的股票使投資組合惡化、績效低落。

Chapter 10只有自大狂或傻瓜才想找出頭部和底部

讓市場告訴你應該擁有什麼類股和股票,而不是設法告訴市場什麼類股應該有優異表現。

市場走極端時大眾總是犯錯,老話一句:市場的性格不斷改變,沒有一種決定時機的系統能夠貫徹始終、永遠有效。

Chapter 11從俾斯麥到耶魯校產基金

企業家關心的是管理的資產能成長,而不花心力培養追求卓越和創造績效的文化,企業家最後會摧毀投資管理公司。

Chapter 12上帝不可理解,股市也不可理解

基本上我認為技術分析是種工具,最好配合基本面研究一起應用。我經常看圖表,卻拿來當成過去資產價格軌跡的路線圖。我認為決定買賣時機時,支撐與壓力水準值得考慮,因為有太多人注意這些東西,因為很多投資人-其中有些人實在太懶,不肯做基本面研究,它們真的相信技術分析的預測價值,連我這樣認為技術分析是廢話的人,至少都必須了解技術分析模式,因為這些東西會影響行為與價格。

人性不會改變,歷史通常會一再上演,股市完全跟人性有關,因此要保持開放的心胸,看待情勢的發展。

所有投資人天生都受記憶左右,如果它們的投資經驗很短,沒有很多戰鬥經驗,特別容易受到剛剛發生的事情影響。不落入美麗的陷阱、不利用最新的過去推測未來很重要。如果你這樣做,就像在一邊是懸崖峭壁的山路上,透過後視鏡駕駛跑車。

我認為獨立經營投資管理、完全靠自己,為特定的大筆資金承擔全部責任很有道理。壞處是會有沉重的情緒壓力,還會有寂寞的感覺,但是追根究柢,決策是個人的行動。

決策是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當你要組織一個團體並追求有效做決策,要仔細顧慮到團體迷思與獨斷獨行兩個陷阱。這不是件簡單的事。

Chapter 13網路泡沫與新興市場

你不可能在上漲最快、規模最大的類股中,持股不到指數權數的一半,還期望績效能夠跟指數一樣好,更別想跟眾家好手比較。

考慮過去,你會失去一隻眼睛;忽略過去,你會失去兩隻眼睛。

Chapter 14紀律嚴明又緊張的瘋子——傑出經理人

在股市哩,第一筆虧損金額通常最小,大家可能犯的最大錯誤是盲目緊抱,拒絕承認判斷錯誤。偶爾大家會十分了解一檔股票,在這種情況下,愈了解一種主題,愈可能認為自己可以超越供需法則的運作。連傻瓜都不敢介入時,專家會進場。

你必須尊重市場的知識,如果一個部位的走勢跟你預期的差了10%,可能是有人知道你所不知道的事情。一個部位下跌10%時,我們會強迫自己運用內在和外在資源,深入而有系統地評估基本面,我們必須確定情勢沒有變化,評估之後,如果除了股價之外情勢都沒有變化,我們必須加碼買進。如果我們沒有信心,至少要賣掉一半的部位。

你不但要閱讀跟財經有關的東西,也要看歷史、小說,甚至要看一些詩。投資的要義是不管跡象多麼不清楚,都要看出人類大事的興衰,投資跟對抗情緒的起伏也很有關係,這就是小說和詩派上用場的地方。此外,有些時候你必須消化一些精心寫作、文筆流暢的作品,好重新振奮身心。

時間管理是我最大、最難解決的問題,接受、處理資訊與資料,以便獲得知識做出聰明的投資決策,是專業投資人隨時要做的事情。

身為投資經理人,必須發揮紀律和嚴格地選擇,以便控制自己的閱讀,而不是讓閱讀控制我們。我希望得到能夠幫我賺錢、跟世界大勢、產業或公司有關的原始資訊或分析。轉類點式的變化是推動市場的東西,我每天收到的文字資訊中,90%對我都沒有價值,因為不是重複我已經知道的東西,就是沒有關係的東西。我在有關奇異(GE)的另一本二十頁報告中,找到新東西的機會幾乎等於零,問題是若我不瞄完全部的東西,就無法把其中的10%精選出來,秘書再精明,也不能代勞。我真的發現確實具有新穎、邊際性思考的報告或文章時,會想辦法花時間仔細閱讀,我發現畫重點很有幫助。

我不看大部分策略師或經濟學家(尤其是堅持要他人叫他某某博士的人)的東西,因為他們只告訴你所有已經發生的事情,不是將來會發生的事情,他們不做預測,只是根據最近的趨勢推演將來,他們大部分都跟在別人後面,根據最新的經濟數字或市場最近的方向,修正自己對未來的預測。因此他們總是落在趨勢後面,而不是走在趨勢前面,他們總是低估經濟可能劇烈變化的幅度。

身為投資人,你必須主導自己吸收知識環境,不能讓外界控制你,你必須堅持自己決定要接受的資訊,不必看別人的臉色。現在一般人認為,網際網路和電子郵件是節省時間的重大發明,可能是,但是前面說過,也可能是重大的干擾。我們經常都應用符合自己偏見的研究報告。

重要的不光要閱讀而已,還要精明地閱讀。

Chapter 15沒有績效,明星變掃把星

你投資順利時,會覺得自己神勇無敵,已經征服了市場怪獸,終於解決了績效由積的謎團。但當你屈居下風時,這種情形讓人十分不快。你很難判斷自己犯了什麼錯誤,因為投資組合大概是由三十到四十個不同的決策或賭注組合而成。你績效低落時,錯誤的決定會壓倒正確的決定,讓人困擾之至,不久你就會開始變成事後諸葛,低迷可能持續半年、一年半、甚至好幾年。

我所知道真正優秀的投資專家當中,幾乎每個人脾氣都不好而且態度嚴厲,大部分人偶爾都會大吼大叫,一心求勝是他們變成這樣的原因,一心求勝也是他們變成優秀投資專家的原因。

如果你的投資經理過去績效優異,但現在表現不好,你要有耐心。優異的投資經理人很難找,要是你找到了,不要輕易放棄,要找到替代的人十分困難。績效會有循環性的起伏,連最高明的投資專家都會有績效低落的時刻,有時候還是很長的期間。你付錢給投資經理人,目的是希望長久之後,大致上能夠獲得至少高於指數型基金幾百個基本點的年度報酬率。這種額外的報酬率經過多年複合成長後,會增加驚人的財富,即使繳交了比指數型基金費用高出很多的管理費後還是如此。例如坦伯頓操盤的三十年間,表現雖然有好有壞,但他的基金股東一開始投資的一萬美元,最後會成長為六十三萬二千四百六十九美元,同樣投資一萬美元在道瓊工業指數上,只會成長到三萬五千四百美元。坦伯頓好幾次碰到三年績效低落的期間,但是他也曾經連續九年打敗大盤。

Chapter 16如何保住財富?

情勢不利時,融資可能讓你毛骨悚然。

Chapter 17三大投資哲學——成長、價值與不可知論

要看出成長股極為困難

成長股的性圖主張要買進盈餘與鼓勵持續增加的公司股票;買進股票的價格很重要,但是比不上正確看出哪家企業是真正成長股那麼重要。根據定義,這種公司通常擁有完美的經營階層、在業務上具有優勢地位,事業對景氣循環不是特別敏感,又有很高的獲利能力。成長股投資人的理想是緊抱優秀公司的股票,賣掉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公司的業務變差,而不是因為股價上漲。

問題是,沒有人擁有完美的先見之明。事實上,我們對自己挑選出成長企業的技巧,通常都過於自信與樂觀。事先看出成長企業極為困難,前面說過,成長企業很容易因為某種原因由剩而轉衰,換句話說,會變成非成長企業。等到投資人確定一檔股票是成長股時,股價通常都已經反映了,因此你最後會以昂貴的價格買進優秀企業的股票。

成長股投資人通常會愛上對他們很好的成長企業。請記住,你買的是股票不是公司,因此不該愛上公司。要在成長股貴得離譜時賣掉,要愛人、愛小孩和狗,但是不能愛股票。

價值型投資人喜歡醜陋的公司

價值型投資人希望擁有的股票不但比其他股票相對便宜,也要絕對便宜。他們認為所有投資人都會犯錯,經常誤判公司的基本面。價值型投資人因為低價買進,為自己的投資創造了安全空間。真正的價值型投資人,不會因為公司長得不好看就覺得驚慌,事實上,堅貞的價值型投資人有時候似乎認為,公司愈醜愈好。他們愛買三低股,也就是大眾持股低、受歡迎程度低和評價低的股票。他們當然願意以很低的價格,購買經營良好的好公司,但這種情況很好,而且要很久、很久才有一次機會,因此他們買股票時,要買價格遠低於公司真正重置成本的價值、經常利潤低於公司長期獲利能力,而且根據傳統估價標準也很低廉的公司。

價值型投資人一定部會愛上自己買的股票,當他們持有的醜陋公司股價上漲變得很貴,遠高於公司的真正價值時,價值型投資人會把股票賣掉,另找便宜的股票。成長股投資人的投資組合中,都是可以自豪、業務大幅成長的好公司,價值型投資人的投資組合中,都是當時表現差勁、亂成一團、價格低廉的公司。根據定義,價值股因為投資人對公司看法悲觀,價格跟資產與獲利能力相比都很便宜,公司通常利空纏身,因為投資人通常都喜歡推斷,認定利空會繼續出現。

葛拉漢是價值型投資人的教父,巴菲特很尊敬他,但是巴菲特把葛拉漢的真實價值(intrinsic value)定義擴大,包括良好經營權威或品牌之類的無形價值。因為波克夏哈薩威公司的投資組合很大,巴菲特被迫變成買進可以長報的價值型投資人,不過這種說法可能是投資上的矛盾修辭。巴菲特說,他喜歡以好價格買進好公司,他喜歡生產他能了解的產品、能夠創造流暢現金流量的公司。因為科技股不符合這兩項標準,他從來沒有買過科技股。葛拉漢主張,你總是該買有安全邊際(margin of safety)的普通股或公司債。這種安全空間攸關公司資產的清算價值、就是知情企業人士願意購買的價格,應該遠高於你買股票的價格。葛拉漢在經典巨作"證券分析"的扉頁上,選用了賀拉斯(Horace)"詩藝"(Ars Poetica)中的話:現在沉淪的東西當中,很多將來會復興,現在榮耀的東西當中,很多將來會沉淪。

不可知論的人相信-如此一般,也將過去

不可知論者不相信上面兩種投資哲學,他們說投資業中的一切都很短暫,他們的信念是-如此一般,也將過去。他們認為狂熱的教徒最後經常燒死在著名的火柱上。成長股比較便宜、經濟情勢對成長股有利時,不可知論者會擁有成長股。價值股便宜、成長股昂貴時,他們會尋找價值股。有時候他們兩種股票都會擁有一些,他們認為成長股和價值股會交替流行,明智的投資人可以利用,真正的成長股與價值股投資人認為,在兩種股票之間左擁右抱是輸家的遊戲。我主張不可知論,但是因為低價買進總是勝過高價買進,我也有強烈的價值投資傾向。

Chapter 18大有大的難處

在大型投資管理公司服務好比艱苦奮鬥,經營公司的不是投資專家,而是律師與企業家,他們在無形之間會殺死生金蛋的金鵝。

法人投資天地圍繞著大家最愛的額外報酬率運轉,這點可以理解,卻可能產生反效果。跟基準指數比較的短期績效壓力,很容易破獲投資經理人的投資思維。真正重要的應該是在多頭市場中能夠讓資本增值,在空頭市場中能夠保本;換句話說,真正重要的是絕對報酬率,而不是相對報酬率。

看待相對績效的正確方法是要跟獲利幅度相比,換句話說,如果指數上漲10%,投資組合成長5%,投資報酬率就差了500個基本點,差距很大!跟基準指數相比,績效差了50%(報酬率差了5個百分點,占10個百分點的50%)。但是如果指數上漲56%,投資組合成長51%相形之下,績效的差距只有9%多一點(差5個百分點占56個百分點的9%),就沒什麼大不了,此外,真正重要的是三年和五年的績效數字。

要求績效勝過基準指數和注重短期成果,是投資的兩大弊病。

要跟堅強的投資經理人建立長期關係,好比寂寞的心靈之旅,正確的答案是什麼?第一、要找能夠輕鬆處理壓力的人。第二、要找身經百戰、盡量擁有私人投資專家心態的人。第三、要找對公司和公司財務狀況安心的業者。第四、要找由投資專家擁有和經營的公司。

Chapter 19泡沫與真正的信徒

了解泡沫對投資人來說非常重要。所有的泡沫一開始時都是具備強而有力的基本面和理由的投資機會。

泡沫終於破滅時,所謂的組合謬誤(fallcy of composition)會發揮作用煽動群眾心理。組合謬誤原則的意思是處在危機時,每個人的合理行為對群體卻是不合理的行為,會造成悲慘的後果。典型的例子是有人在擁擠的戲院裡大喊失火!每個人的合理作法是衝向逃生口自救。但每個人同時這樣做時,就會出現恐慌,結果大家擠在一起。發生金融恐慌時,每個人都採取合理的行為賣掉股票,如果別人不這樣做,個人的做法就是理性行為。每個參與者都理性地想要自救,結果就是同歸於盡。

我在致富之路奔馳時,不是很喜歡騎名叫黃金的馬,我排斥黃金的原因很平常,包括黃金是殖利率為負的資產,因為你必須出錢儲藏黃金,黃金沒有評估真正價值的公式,黃金會有價值只是因為黃金是昂貴的末日保險。我承認黃金有吸引力,古埃及人認為黃金是神祉的皮膚,而且千百年來,黃金一直能夠維持購買力,舊約紀錄西元六百年前,一盎司黃金可以買到三百五十條土司,在今天的美國,一盎司仍然能夠買到三百五十條吐司。然而,這種經常被人引用的例子也顯示,黃金是沒有生產力的投資標的,千百年來,沒有增加黃金主人的購買力。我們從事投資遊戲的目的是增值,而不只是保值而已,過去一百年來,股票增值的速度是黃金快10倍。

Chapter 20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神力干預或內線消息?

股市像大海一樣充滿神祕。

Chapter 21經濟學家兼避險基金專家——凱因斯

我們現在全都是凱因斯的信徒!

後記 我只能說祝你好運!

對我來說,投資的藝術成分遠遠超過科學,量化派的信徒大概部會同意。智慧、經驗、勤勉、歷史知識、開放的心胸和執著的天性,全都是操作避險基金成功的重要元素-還包括直覺、想像力、彈性,可能也包括一點點透視眼。

投資之道並不簡單扼要,在我看來,投資成功跟年齡沒有關係。憤世嫉俗的老蕭伯納(George Vernard Shaw)說過:人的智慧跟經驗不成比例,但是跟人掌握經驗的能力成比例。我在書裡設法說明投資沒有對照表,只做多的投資人或避險基金專家也沒有單一的模式,但是我的確認為,投資專家想要成功,必須喜歡知識性的競爭,從中得到鼓勵,而且要能夠應付壓力和逆境。這種遊戲不適合柔弱無力的人,也不適合在知識上懶散的人。貪心的動機和心性不足以成事;你希望自己的投資經理人真正愛上這種複雜的遊戲,沉迷其中。然而,我所描述的這種遊戲顯然消磨了業界一些最盡心盡力的信徒,業餘人士在尋找投資經理人時,必須注意戰鬥疲勞的績效。

 

 購買華爾街刺蝟投資客(新版)

 

【誠實利益聲明】如果你透過上述網址購書我將能獲得回饋金,此回饋金只會用來購買新書繼續分享讀書心得的用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rcy2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