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7140_1  

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把你在百貨公司周年慶會做的事用來選股,穩賺!!

本書的內容很特別,以說故事的方式敘述一個老人(無庸置疑一定是暗指巴菲特)對一個投資失利的年輕人(推測應該是作者)進行投資教導與對話,最後,老人覺得沒什麼東西可以再教給年輕人後而離開,而年輕人之後又碰到了一個好像當年投資失利的自己......

作者本身也是因為使用技術分析或動能投資等方式投資失利後轉而進入價值投資(這好像變成價值投資人的公式),反之還沒看過因為價值投資失利轉而變成技術分析學派。

作者一開始投資時當然也有人對他談過價值投資,但作者沒什麼興趣,也只用一小部分資金以這種方式投資。因為這種方式似乎沒辦法迅速致富、太慢、也太無聊了,因為巴菲特是在投資好幾十年後才變有錢,作者不想等這麼久。

但是獲利的關鍵在獲利持續的穩定性,而價值投資的結果已證實,它比其他方法更有一致穩定的優勢。

價值投資法的優點除了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就能獲得穩定報酬之外,在於這套方法很容易複製。只要學會從股市買進事業的想法就好,不必揣測或擔心股價的短期表現。

書中也帶入作者早期投資失利的故事,希望喚起有類似經驗讀者的同感,從中汲取教訓,再繼續投資。對於還沒有經歷過市場先生壞脾氣的人,希望能讓你瞭解股市的運作方式。

作者也希望讀者在進入股市賺錢之前,先投資自己,取得正確的知識。

這本書很適合價值投資初心者、或剛接觸投資的人,雖然這本書的故事淺顯易懂,不過引導式的敘述方式應該可以讓讀者更能了解什麼是價值投資。

不過畢竟這是初學者看的,雖然整個投資的架構書中都介紹的很清楚,但很多更深入的質化跟量化的分析還需要多做練習跟多閱讀相關的書籍學習。

本書共分五章

前兩章大約是引導你認識價值投資法,第三章是重頭戲教你如何挑選出好公司,第四章進入鎖定目標後的進場及出場,

第一章 大家嫌慢、其實最快的選股致富法

第二章 找出好東西,等待大打折

第三章 選股要去購物街,嚴守六個數字條件

第四章 如何計算一檔股票的價值與賣出時機

第五章 「學著」當一個有錢人

第一章的重點

A. 因為大多數人無法打敗市場,所以只投資「指數」你就贏了大多數人

根據統計顯示多數專業基金經理人都無法持續打敗市場,雖然不同研究的結果略有不同,但幾乎所有研究都指出,70%由專業人士管理的基金都沒辦法長期打敗市場。

因此,如果你想要投資共同基金,最好三思。或許直接投資市場是較好的選擇,現在有追蹤市場指數、直接反映這些指數表現的指數型基金(ETF)。

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中文稱為指數股票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簡稱指數股票型基金,即為將指數予以證券化,在證券交易所買賣的基金。指數是衡量市場漲跌趨勢之指標,因此所謂指數證券化,就是指投資人不以傳統方是直接買賣股票,而是透過持有表彰指數標的股票權益的受益憑證,來間接投資。

台灣最大也是最有名的ETF就是台灣五十(0050),他的報酬率可以證明這個論點是正確的。

有興趣的也可以找一下相關文章看看,這邊是我整理的相關資料

但是如果你知道怎麼做,確實有可能打敗市場。從文章和書中閱讀一個人如何透過投資致富是一回事,當你看到身邊認識的人透過投資致富,又會有全然不同的感受。

你對股市的看法是什麼?是跟從股市賺錢有關嗎?

作者過去一直認為股市不是他該涉足的地方,而投資就是賭博。

為了成為更好的投資人,認清狀況,瞭解什麼對你有利、什麼在阻礙你,這點很重要。

例如作者對投資股市的看法,就是必輸無疑。這種想法讓他卻步,甚至完全部想要瞭解該怎樣適當投資,這對成為投資人毫無助益。

有趣的是指要一個人想找證據支持自己的想法,通常都能找得到,就像作者想證明多數人都無法打敗市場時,就找到各種證據顯示確實如此。

不管你選擇相信什麼,你總能找到某種支持這種想法的證據。因此,慎選你的信念,要選擇那些能帶給你力量的信念,而非讓你失去力量的。
B 讓股市老師賺錢的,不是股票
作者在剛起步的時候,也上過很多課程,對方都承諾可以迅速致富、辭職、或提早退休當權值投資人....等

作者在興奮之餘,付了約五千美元上第一堂課,變得信心滿滿。進場投資又賺到錢後,信心又隨之增加,所以接下來就是當好人,問了他兩個朋友是不是也想賺錢,他們說是,所以作者拿了他們的錢,之後賠掉約40%。

作者說他永遠忘不了那種感覺。

但他沒放棄,他去上更多的課,然後賠掉更多的錢,在那段時間裡最諷刺的是他把自己定位為投資人。開始想受投資的過程,會看書、上課,幾乎滿個晚上都在鑽研股票買賣,真的很想要找到一套絕對有效的神奇系統、策略、方法...之類的東西。

幾年後,作者終於達到更瞭解股市、也能穩定獲利的境界。而有趣的是他不是靠那些課程所教導的技巧達到的,反而是個人良師的指引、閱讀書籍和大量實作經驗。

作者回顧過去,絕得要說那些課程是詐欺或詐騙也不公平,因為這些課確實是根據講師的個人經驗,教導學員某些技巧或知識。因此,如果你需要指引,找一堂課幫助你起步,其實是個好主意。

但讓作者憤怒的是這些課程的行銷手法過度誇大!像第一筆交易的報酬率是700%、上課後,前三把交易就算到七萬五千美金!這種的噱頭。

過度誇大!雖然不想打破你們的美夢,但事實上,上過這些課的人早該醒醒了!要成為專業人士,絕不是指上幾堂課就能達成。當個專業投資人事也一樣,需要實務經驗,甚至多年的累積,才能成功。

操作生涯不是夢一書中也指出,如果你才剛開始接觸股票,並且能在一年內後達成損益兩平,表現就以經非常出色,所以對那些才剛接觸的人來說,如果有課程告訴你,能每月穩定獲利20%~50%時,請三思。

盡管有這些警告,許多人仍然只看自己想看到的、聽自己想聽到的,特別事如何在一夕之間致富以及如何在三個月後炒老闆魷魚。

如果你想擬定堅實的財務計畫,也真的想要學習如何投資(不是如何迅速致富),那麼作者正在與你分享箇中訣竅。作者經歷過這種痛苦,瞭解挫折的感受,也看到許多同學因為那些課程,過著比之前更糟的人生。

當個有智慧的聰明投資人,而非貪婪的盲目追隨者。先用點時間靜下來、反思自己的感受,再誠實的捫心自問:你願意努力學習嗎?

不過只要你肯花時間學習,你真的可以{迅速}致富,大概是3~10年後吧!跟你說的秘密,3~10年已經相當快了!這完全取決於你一開始投入的資金以及你進入市場時的狀況。

先投資你自己,學習如何運用價值投資原則買進股票,然後一再重複這個過程,直到致富。就是這麼簡單。

 

第二章的重點

A.別做股票,要投資好東西, 「賺到了」的第一規則:停損

投資規則一:永遠不要賠錢。

投資規則二:永遠不要忘了規則一。

當你違背規則一,傷害就以經造成。如果損失最初資金的50%,要收回損失,剩餘資金的報酬率需要達到100%!

多數人進軍股市都是想賺很多錢,但他們常不清楚賠錢的傷害有多大。這就是為什麼在選擇投資的時候,只做不會違反規則一的投資。

可是投資怎麼可能不賠錢?要獲得報酬不是就得承擔風險?

B. 等待,價位合理了才買來擺著&找好物,因為你負擔不起連賭三十次

多數人都覺得如果要投資股市,就必須承擔大量風險,但這樣說可能比較好:風險來自無知。風險是取決於情境背景的。

其實,投資真的很簡單,買進體質良好、獲利傑出的企業,並且以合理的價格買進,然後等待市場完全理解這家企業的價值,並推升價格。

專業機構投資人多數都有必須在短期做出績效的壓力,但短期而言,市場不理性,會根據企業的消息面和投資人的揣測,訂出這家企業的價格。股價下跌的原因,有時只是因為謠傳執行長有健康問題,而分析師寫到這家企業的好話時,股價就可能會上漲。事實上,這些謠言並非這家企業好壞的因素,但股價波動常如野火般失控,這在短期股市中相當常見。但其實這也是好事,否則價值投資人不會有這麼多機會用便宜的價格買進好企業。

 

 第三章的重點

A. 漲價時你絕不血拼,為何股票大漲你卻大買?

為什麼用這個價格買進這檔股票?這檔股票經營的業務是什麼?這家企業過去一年賺了多少?

你購物的時候,不會只因為那東西可能要漲價了就買,那為什麼買股票的時候,你會這麼做?

你必須把股票視為企業,因為股票就是企業,如果你不了解公司概況、獲利表現,就貿然買進這家企業,這不合理。如果現在有個企業售價十萬美元,你會在不了解企業概況和表現的狀況下,買下這家企業嗎?如果告訴你這家企業的價格一直很平穩,但已經開始上漲,你會買嗎?

當然不會!至少從現在起不會。從現在起你該把股票視為企業。

B. 誰有特殊本領,資產負債表看不出來

價值投資人會買哪種企業。答案是會買絕對的贏家,避開其他企業。

在企業界裡,明確的優勢就是所謂的競爭優勢,或稱為經濟護城河。只會買進有長久競爭優勢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會贏,而且會繼續運用這個優勢贏過對手。

這些企業的對手會持續聲稱這種優勢不公平、這些企業違法,也會繼續大喊犯規,抱怨這些企業壟斷,違反公平競爭法。

但我們只買、並且不斷買進有長久競爭優勢的企業,如此一來,你就能確定自己將會勝出。問題是,這些優勢並不明顯,通常不會列在資產負債表上,你必須去發掘這些優勢。

C. 花錢和投資,需要相同態度

只在勝出機率高時下注。如果你想成為成功的投資人,也必須這麼做,就算賭注只有兩美元也一樣。

記住這件事,你做一件事情的態度,反映了你做每件事的態度。如果你在小事上不守紀律,就表示你對任何事情都是不守紀律。

開一輛寬敞豪華的車,感覺很棒,但花十萬美元每一輛車,代表我失去投資這十萬美元的機會,如果這十萬美元每年增加20%,20年後就大約是380萬美元,花這麼多錢買一輛車,真的太多了,不是嗎?

投資不只是一種技能,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D. 選股要去購物街,而非華爾街

通常不會從華爾街了解要投資的企業,而是購物大街。這才是個大企業真正的戰場,華爾街只是個發表評論的地方,不是企業活動進行之處。

擁有長久競爭優勢的企業,都能吸引消費者,也會一再重複光顧。你想要這個獨特的產品或服務時,會去找這些企業、而非其他廠商,這些企業常能透過獨特的服務和產品壟斷市場。

分析一家企業有無競爭優勢時,想想這些問題:

1.分析一家企業提供哪些價值(產品/服務)?

持續挖掘自己認識的東西,這就是所謂的擅長圈(circle of competence)

2.有無其他企業提供相同價值?

如果答案為否,就找到一個以壟斷該產業的企業。如果答案為是,請繼續往下。

3. 我會從其他地方獲得這個價值、而非這家企業嗎?

如果會選擇從其他地方獲得,那這家企業可能沒有我們正在尋找的競爭優勢。或許我們在找的競爭優勢,反而在你想獲得這個價值得其他地方。如果這個其他地方是我們想到該價值時,新中會浮現的品牌,那更是如此。

4. 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從這家企業獲得這個價值,而非其他地方?

具體寫下理由,因為這些理由可能就是這家企業的競爭優勢。

5. 在第四提中提出的理由,能長期持續存在嗎?

我們是在尋找長期的競爭優勢,而非短暫的優勢。因為我們想要可以持續運用該優勢多年的企業。

有些產業中的企業很難建立競爭優勢,是因為在這類產業中,價格可能是消費者決策時的唯一要素,我們通常會避開這些產業。但有時後,有些企業因為擁有某些長久的競爭優勢,所以能持續提供消費者較低的價格。完成五個問題後,這些企業自然會浮現出來。關鍵在於,用這五個問題,可以幫你發現有長久競爭優勢的企業。

這歌階段是要找出我們認為可能有長久競爭優勢的企業,之後再透過這家公司過往的記錄來確認這點。

但在看這家公司的營運數字之前,先回答前五個問題,是想確認你只投資你了解的企業。這點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目前充滿變化的時代。有些人會深入探究數據,經通統計數字,最後卻在不了解這些企業本質,或不知道這些企業是否擁有長久競爭優勢的狀況下,買下這些企業。你要有辦法解釋自己想買這家企業的原因,而且也要了解這家企業,才能得知它是否能長期穩定經營。例如,你覺得肯德雞可能有長久競爭優勢,就先把它列入候選清單,之後在去找數據來驗證。

在企業裡,過往記錄就是證據,當我們不確定一家企業是否有長久優勢時,這些證據能幫助我們確認對或錯。

6.在你的擅長圈裡找買進標的

在開始投資之前,你該弄清楚你的錢花到哪裡去,以及來自哪裡。問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每個月必須支出的項目有哪些?

答案可能是食物、雜貨和汽油,但仔細在想一下,會有更多項目,很多產業都有長期客戶,你就是那一個忠誠顧客。

*我喜歡把錢花在哪?

一個你有興趣與充滿熱情的領域,這種熱情可能會讓你更加了解該企業。

*我從哪裡賺到錢?

當然是你的工作!你在哪個產業任職?因為你花了很多時間在工作,應該比任何其他人都更熟悉你身處的產業。

巴菲特在致波克夏股東信函上頭這麼寫著:

然而,如果你選擇建立自己的投資組合,這裡有些值得記下的想法。聰明的投資並不複雜,但也一點都不容易。投資人需要的,是選出企業後,證確評估該企業的能力。注意選出一詞,你不必成為精通每一間公司的專家,甚至不需了解大部分企業,你只需要俱備評估你擅長圈內企業的能力就好,這個圈子的大小不太重要;但是,確定圈子的邊界何在,確非常關鍵。

不要只因為了解的企業價格不合理,就急著去投資不了解的企業。

E. 好東西的證據:每股盈餘、ROE平均一五%以上、ROA平均七%以上

所謂過往記錄,就是一家企業有長久的競爭優勢,因此能年復一年地穩定獲利。身為企業買家,這就是我們希望從企業身上獲得的-穩定一致的獲利。

買一家看起來很棒、確沒有穩定獲利的企業,實在沒道理。

只有少數人有特權的投資人能掌握企業資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這些資訊很容易找到,而且每個人都能透過網路取得。

要看的第一樣東西,就是過去十年的每股盈餘(EPS)。

但是要怎樣知道這樣的表現好不好?把這些數據化成圖表,看你喜不喜歡這個圖表的走勢。

一家企業過去十年的每股盈餘起伏很大又有幾年陷入虧損,對投資人來說似乎不是件好事。

別忘了我們尋找的是穩定一致的獲利,你會想要擁有一家時而獲利暴增、時而虧損好幾年的企業嗎?

但事企業有起有落、蒙受虧損,這不是很常見嗎?

對一般企業而言,這很常見,但我們要找的是例外的企業。有長久競爭優勢,這家企業能穩定一致獲利,也能撐過經濟不景氣,甚至在經濟成長下滑時,獲利也不會銳減、甚至可能持續攀升。

這就是挑選有長久競爭優勢的企業,也查詢過往記錄證明其長久競爭優勢的原因。現在,一一檢視你的清單,剔除過往記錄顯示沒有具備長久競爭優勢的企業,留下那些你想買的企業,把其他企業擺到一旁。

選出長久保持競爭優勢的企業,你就不會對這些企業的成績單出現好結果感到意外。接下來,這些企業仍有帶確認的項目,就是效率。

這些企業擁有能帶給股票持有人穩定獲利的過往記錄作為證明,但我們希望能選擇最有效率的企業,我們想要能善用現有資源,或能妥善流注資源的企業。

尋找的辦法就是看企業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在這個情況下,我們想要一家平均股東權益報酬率穩定達到15%以上的企業,愈高愈好,因為這表示我們的股票有更多成長空間、資源也能更有效地獲得利用。

每當企業獲利時,有幾種運用獲利的方式:

1.把獲利轉為股利發放。

2.保留獲利,提高股東的權益。

3.藉由擴大投資或買回庫藏股,再投資自家企業。

換句話說,企業能把獲利發給股東、或是保留獲利以繼續營運或投資。如果企業保留獲利,這些獲利將成為股東權益的一部分,我們會想知道這些資金是否被妥善利用,股東權益報酬率就是讓我們得知這些資金利用的妥善程度。

作為企業的買主,自行確認識我們的責任,雖然確實有很多誠實的會計師和管理階層,但我們還是得要自行確認。

投資人在確認企業獲利能力時,参考股東權益報酬率已經變成日益普遍的準則。因此,一家企業的管理階層會積極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以吸引投資人。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最佳方式,就是用現有權益金額創造更多獲利,但遺憾的是,還有另一個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方法。

就是降低股東權益金額。但這種做法不健康。

所有企業都需要一定數量的資產,才能營運並運作,這些資產可以是現金、設備、家具等。這些資產如果不是用屬於企業持有人的股東權益來買,就是用負債、也就是企業所欠的債來買。

舉例來說,一家企業需要一百萬美元才能營運,其中三十萬美元來自股東權益,七十萬美元是負債。

這家企業今年獲利三萬美元,股東權益報酬率就是10%(3/30)。

如果一家企業選擇縮減股東權益,但不是因為效率提高、需要的資源變少,而只是為了提高股東權益報酬率的數字,那麼就只能提高債務。所以,想像一下,這家企業藉由發行股利把股東權益縮減到15萬美元,但這家企業其實仍需要100萬美元維持運作,所以只能把負債再提15萬美元。

但因為股東權益減少了,股東權益報酬率隨之初現差異,現在股東權益報酬率等於20%(3/15)。

債務的成本就是利息,而利息可能非常高。令一方面,股東權益的成本就是煩人的股東,股東有時會施壓、令人厭怒,其他就沒了。但企業的最為必須最為股東利益著想,就這樣。

為了避免讓有創意的會計師和管理階層欺騙我們、讓我們誤以為這家企業有效率,必須進行一些交叉比對。在這個情況下,會交叉比對企業的資產報酬率(ROA)是否也很高。根據經驗,資產報酬率必須達到7%以上。如果股東權益報酬率一直都很高,但資產報酬率卻不是如此,可能代表了這家企業沒有效率。

F. 初次公開發行股票,能買嗎?

企業只有五年的資料,該怎麼辦?

就看過去五年的資料,不過因為這家企業沒有足夠的過往記錄,稍後在評估購買價格時,必須加入一道範圍更廣的安全網。

價值投資人要找的是便宜的股票,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中,投資銀行家擁有這家企業的所有知識與資訊,用以設定出一個資訊不明確的價格,通常不可能是便宜的價格,所以寧願等到這檔股票交易一段時間、確認其表現之後再說。當市場先生估價錯誤時,就是逢低買進的時候,但首次公開發行就購入,這種行為並不合理。

G. 檢查項目—長期債務不能超過獲利五倍&現金流量都是正數

當企業負債太多,就是一種警訊!

如果一家企業要擴展營運,通常會先承擔一些債務、而非積存資源等待多年。如果企業擁有長久的競爭優勢,也能取得穩定一致且負擔債務來拓展業務,長期而言將嘉惠股東,因為他們能有效運用資產,賺盡更多利潤。

不過我們希望企業保守借款,畢竟經濟狀況或意外事件事無法預測的,有時整體經濟非常不景氣,這種情況過去曾發生過,為來也將繼續出現。雖然我相信政府以經盡量作出更好的領導決策,但有些事情就是不可避免,像市場漲跌循環。也要注億債務成本高昂,承擔債務的代價就是利息,如果企業無法償還債務,利息將開始以複利加速造成負擔。

根據經驗,一家企業的長期負債最好不要超過獲利的五倍。因此,如果我們完成初步確認,這代表企業應能產生穩定一致的獲利,因而具備在五年內償還長期債務的能力,任何要超過五年才能清償的債務,都令人不安。

要確認企業的效率,會看股東權益報酬率,並用資產報酬率交叉比對。遺憾的是這些數據來自企業的報告,和獲利一樣,都可能透過創意手法創造初不正確的數字,欺騙股東。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還需要確認企業現金流量表看起來是否健全。

如果只根據每股盈餘看他們的過往記錄,就能明白為什麼很多投資人被騙。但我們該怎麼看出這些會計數字以被創意手法修改過呢?

一家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在扣除維持或擴張營運支出(資本支出)後,透過營運賺進的資金。簡單來說,自由現金流量能讓我們知道企業實際上獲得多少錢,雖然企業能用創意創造不正確的獲利,但看企業申報的現金金額,就能得知公司目前持有的實際現金量。

你會想要一家多數時間都沒現金進帳的企業嗎?

企業的現金流量是讓我們知道企業是否有賺進資金。企業的自由現金流量出現負數有很多原因,有時候一家企業會用賺進的現金支應其他投資,就會導致資金外流,如果這項投資是好的,那麼現金流量呈現負數反而是個好跡象。在其他時候,企業也會用獲利來償還債務,同樣會導致資金流出,但其實是有利於企業。這些例子都能說明企業的現金流量會因為適當的策略規劃和投資而呈現負數。

要怎麼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自由現金流量為負數是個危險跡象呢?

這可沒有正確答案,但一般而言,當一家企業有段時間的每股盈餘都是正數,自由現金流量在多數時間卻是負數,就該擔心了。如果在十個時期裡,這家企業的每股盈餘都是正數,自由現金流量卻有五個以上的時期為負數,我就會相當擔心。這代表兩件事,若非這家企業會記帳務很可疑,否則就是這家企業沒辦法從客戶手中收到錢,不管是哪個原因,都是個警訊。

確認兩件事,首先,營業現金流量是否長期為正數,因為我們觀察的企業應該要有穩定的獲利。營業現金流量、也就是來自營運的現金流量,在多數時期裡都應該是正數。接著再確認自由現金流量,確保在企業扣除所有資本支出後,仍有現金流入。在這個準則裡,我們能看到企業並沒有實際資金流入帳戶的警訊。

H.非財務檢查項目—成本增加,該公司不敢漲價

為什麼一家企業沒辦法漲價會是個警訊?因為通膨!隨時間過去,物價會上漲,帶表做生意的成本也會增加。一家企業面臨愈來愈高的經營成本,確因為害怕失去顧客而沒辦法漲價,這不是很危險嗎?

這對任何企業來說都不是好事。

你能想到有什麼產品或服務,在萬物價格日漸上漲之際,卻還是不斷調降價格以繼續營運的嗎?

要避開這些企業。這些就是所謂的價格競爭產業,完全單純的仰賴價格、也仰賴消費者來絕定價格。如果有企業提供更低的價格,消費者就會改變心意,購買提供較低價格的企業服務。因為沒有產品差異,所以也沒有品牌忠誠度。

I.選一家笨蛋也能經營獲利的公司(因為遲早會出現這樣一個笨蛋)

擁有優秀又有能力的人來經營企業,總是很好,但是我們必須小心,別選擇過度仰賴管理階層的企業,因為如果有其他更高待遇的機會,有能力的人可能會跳槽。若是特定的人離開後,企業就因此失去競爭優勢,表現從此下滑,這樣的企業一定要避開。這種競爭優勢一點都不長久,反而要收購一家就算是笨蛋都能經營的企業,因為總有一天會有笨蛋來管理這家公司。

以上提供的只是指導方針。最重要的因素是企業穩定獲利的能力。這些指導方針能幫助我們判斷一家企業是否具被這個能力,但如果你有夠強大的理由,相信一家企業沒有這些能力,你就應該放棄這家企業。另一方面,如果你有理由相信一家企業能長期穩定獲利、也有長久的競爭優勢,就算這家企業並未通過上述所有標準,你還是可以選擇買進這家企業。

因此,你應該買進你了解的企業。

別忘了把股票當成企業來思考!這是成為價值投資人的關鍵!

 

第四章的重點

A. 股票價值多少?

應該用合理價格買進,但要怎麼知道價格是否合理?

用合理價格買進企業的意思是我們只會支付這家企業的合理價格來購買股票。這代表報酬率必須合理。當然用低價買進會更好,付的錢不會超過這檔股票的價值。

一家企業的價值有多少?這是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因為價值其實是個估計值。

價格是你付出去的錢,價值是你獲得的東西。你應該要清楚知道,這家企業能提供的價值有多少。

而企業能提供的價值就是獲利能力。如果這家企業能一直穩定賺進一百萬美元,我會假設未來也是如此,因此如果我用一千萬美元收購,預期每年的報酬率約為10%。

還要考慮企業的前景,有時人們要很長一段時間後,才能真正理解股票就是企業這個觀念。大多數人是抱著股價會上漲的希望買股票,但價值投資人不會選擇投資希望。

在評估企業的價值有多少時,會看這家企業有多少獲利,而先前列出的企業都已能穩定賺進一致的獲利,獲利也年年成長,這代表股價也會年年上漲。事實上,如果這家企業的表現這麼傑出,會有很多人想要,就會不斷推升股價,也就是說我們不會有買進這家企業的良機?

B. 市場先生

想像自己有個名為市場先生的夥伴。每天市場先生都會來跟你兜售企業的股權,但有件事情你一定要知道,市場先生是個精神病患。

市場先生的情緒起伏很大,在某些日子裡,它來跟你兜售企業時,情緒是沮喪到想要自我了斷的,在這個時候,它只想把企業賣掉,也願意用低價賣給你。然而在他情緒振奮和樂觀時,會用高價向你兜售。

現在你已經有挑出優秀企業的清單,你會想什麼時候跟市場先生購買?

當然是在他沮喪的時候,用便宜的價格買進這些企業。但是市場先生在現實中真的存在嗎?

書中舉了IBM當例子,IBM有不錯、持續成長的每股盈餘,邏輯上來說,股價也應該要大漲,但有時候市場先生會估錯價格

IBM從2001年到2010年的股價與每股盈餘

每股盈餘(美元) 股價(美元)
2010/12 11.52 147.2
2009/12 10.01 131.2
2008/12 8.89 83.89
2007/12 7.15 109
2006/12 6.06 97.18
2005/12 4.91 82.45
2004/12 4.39 98.97
2003/12 3.75 92.86
2002/12 3.07 78.8
2001/12 4.59 126.6

只看短期的話,他的行動很不合理。就短期而言,市場會隨著新聞消息而反應,不會注意這家企業提供了多少價值。在經過一段時間後,一家獲利穩定、且日漸穩定成長的企業,股價會根據其股東權益和提高獲利的能力而上漲,因此市場早晚會發現企業的價值,推升股價。然而,我們不知道到底什麼時候會發生,這也是為什麼要抱持股市未來五年不開市的想法在買進股票。所以,在五到十年的這段期間內,市場終將根據企業的價值來定出價格。

但如果股價一直跌怎辦?

這也可能會發生,事實上,沒有人有辦法在股市跌到谷底時選股,但不論何時我買進這些股票,都很合理。所以,如果股價又下跌,我又有充裕資金,我就會買進更多股票,否則,我就是作等市場先生終於發現這家企業的價值,讓股價上漲。

短期來說市場就像投票機,但長期而言,就是一台秤重機。在比較短的期間內,市場會因為對一家企業的感覺不同,而定出太高或太低的價格。因此,市場能投票讓股價上漲或下跌,但最後,真正重要的是企業的價值,時間拉長之後,企業的價格必將反應價值。

所以在IBM的例子裡,市場先生2009年開始以獲利13倍(本益比)的價格定出IBM的股價,而非只有9.5倍。你會看出市場先生為企業定出價格時,經常和企業的真正價值沒有絕對關係。市場先生是個好夥伴,卻是個很糟的顧問,因此,你必須注意,市場先生是在服務我們,而非指導我們。

C. 合理的買進價格這樣算

該付出的價格是企業獲利的多少倍,有什麼神奇的數字嗎?

沒有神奇的數字,一切都是估計值,除了獲利之外,也要考慮到成長率,此外,也必須比較各種企業和機會,決定出一家最合理的企業。至於第一個機會,應該用各種形式的無風險投資來比較。

無風險投資就是風險相對較低的投資,像固定利率存款和政府公債,如果這些投資的報酬率相當於、或高於你正在觀察的企業,為什麼不投資這類資產嗎?

也要注意過去每股盈餘的成長率,如果認為企業會持續以高於無風險投資的成長率賺進獲利,選擇買企業而非無風險投資會更合理。

 

推算出目標購買價,有五個步驟:

一、找出每股盈餘的年複合成長率:以過去十年的歷史成長率為估計值,但有任何理由相信這種成長率無法持續,可以下修。

二、估算十年後的每股盈餘:用步驟一的估計值估算。

三、估算十年後的股價:步驟二估算出十年後的每股盈餘,搭配平均本益比來估算。更保守的方法是用最低本益比,或用平均本益比與最低本益比之間的數字。

四、根據想要的報酬率,決定目標價格:依自己想要的報酬率將步驟三的估算股價折算為現值。但期望的報酬率越高,買進的價格會越低,因此買進的機率也會下滑,可能需要更久的時間去等待。

如果今天用步驟三估算的股價買入,持有十年後可以按步驟二的估算價格賣出,就可以獲得步驟四想要的報酬率,但是我們當然不可能知道十年後的股價,也沒人能預測到市場先生何時能正確決定價格,但我們能給他十年的時間,讓他能正確定價好幾次,在這段時間裡,都能賣出獲得20%的年報酬率。但為了避免估算出現誤差,將需要步驟五。

五、加入安全邊際

步驟四已經估算出目標購買價格,選擇在這個目標收購價加入15%的安全邊際,也就是讓步驟四的目標價格在少15%。

這15%只是個指引,如果你非常了解一家企業及其未來,你指需要非常小的安全邊際,若對企業愈不確定,但你仍想投資,就需要更大一點的安全邊際。

在這整個計算過程裡,完全沒有提到現在的股價,建議別注意現在的股價,這樣就不會受到市場先生的影響。相反地,你應該在看到市場先生的出價時,就先完成計算,如果市場先生的出價低於你的目標價,那就是該採取行動的時候。

D. 何時賣出

用合理的價格買進後,應該持有多久?直到不在划算為止。

在什麼情況下會是不在划算?

 第一種情況是股價漲到觸及、或超過想要的報酬水準,因為根據想要的報酬率,計算出認為的合理價格後,在用這種價格買進,等市場先生坐出正確定價,讓我能獲得想要的報酬率。也就是說,如果這檔股票在我買進的第一年就上漲超過20%,就會選擇賣出,如果昰在第二年,會在這檔股票買進的那一刻起上漲44%時賣出。

第二種情況是有更好的機會出現時,如果我找到另一家更好的企業,能提供更高的報酬率,我就會賣掉目前持有的企業,買進另一家。這當然是遵循不賠錢的規則一。因為如果我能找到一家能提供更高報酬的企業,確沒有轉換目標,就會失去這些潛在獲利。

第三種情況就是我認為這家企業不在那麼好的時候,這會發生在企業因為環境改變,而失去長久競爭優勢的時候。

 

第五章 「學著」當一個有錢人

你看待股市的角度應該已經不同了,股票不在只是在螢幕上跳上跳下的數字:它們是真實的企業。

採購時的目光也變了,每次上接散步或消費時,就會停下來思考,這家企業是否有特定的長久競爭優勢。一但一個人理解了價值投資的概念,就會覺得處處都充滿機會,日常生活也變得更有趣。

在分析企業後,他會決定出一個合理的買進價格,再確認市場價格,市場先生還是一樣,像精神病患般不可預測,試著預測一名精神病患的行為只是徒勞。你要讓市場先生提供機會,而非讓市場先生的心情波動影響你的決定。

雖然大家似乎都對價值投資有興趣,但多數人受市場先生影響的程度仍非常高,他們繼續允許這位精神病患控制他們的情緒和決定。

要讓人們把股票視為企業,而非每天在圖表上跳動的數字,並不容易。繼續研究企業,並堅持到底。好企業的過往紀錄會顯示,這家公司似乎會有長久的競爭優勢、也具備穩定一致獲利的能力。接著就等待時機以合理的價格像市場先生買進。

 

 購買像shopping一樣選股,三萬輕鬆變千萬

 

【誠實利益聲明】如果你透過上述網址購書我將能獲得回饋金,此回饋金只會用來購買新書繼續分享讀書心得的用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rcy28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